丧心灭亲,无奈皇嗣流放巴州 3

那么如果大唐江山未来的担子由李贤来挑,似乎也不错。

因为按照规定,太子历来是要传给皇后所生的长子,所以李贤自小便知晓自己做君主的可能性极小,也没有将哥哥取而代之的野心,饱读诗书的他对手足之情要比江山社稷看得更重,所以从未有过对皇位的觊觎之心。平日里,李贤和哥哥李弘始终保持着一种亲密无间的兄弟之情,骨肉之间其乐融融。虽然如此,李贤对李弘也是存在一些意见,比如,他完全不喜欢哥哥那种懦弱、忧郁和孤僻内向的性格。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宫中的一切,聪明的李贤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得清清楚楚。对于李弘,他是抱着一种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的心情。可是,当他亲眼目睹了向来懦弱的李弘在朝堂上逼迫母亲释放两个姐姐的那一幕,李贤又紧张得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他当即就意识到了身在帝王家,一件家庭的纠纷绝不像平民家的那样简单,它随时都会牵扯到一些人的性命。李贤厌恶这种关系,也可以说,对这样的生活他内心深处也有那么一丝恐惧。他可以做的,是如何在这纷纷扰扰中保全自己。

而后来李弘的死更是给李贤敲响了警钟,他也在怀疑自己的母亲,他明白母后武则天的坚毅目光和当断则断的那些发狠做法,他也明白母后可以为了自己的一个目标不惜牺牲一切。这些可以应用于任何人的身上,哪怕是她的至亲。

正是出于这样的恐惧心理,李贤总是离他的母亲远远的。武则天也明白,儿子们似乎都在有意避开她,尽量与母亲少接触。

现在李弘已经死了,高宗封李贤继任太子,李贤便不得不搬进东宫。这时的李贤明白自己正处在风口浪尖,他也曾经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到了太子这位置的危险性,所以,他要找出一条可以保全自己的路径。而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要让武则天觉出他是一个对自己构成威胁的角色。

李贤是聪明的,他接下来的做法不仅让朝中的大臣们佩服这位新太子明哲保身的智慧,被李治大为赞赏,甚至曾下诏赏赐三万匹绢帛以示表扬。到底李贤是怎么做的呢?

自从搬进东宫开始,李贤就广招学士,他仿效太宗皇帝当年的秦府十八学士和武则天的北门学士,在被立为储君的第二年就召集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学士许叔牙等人,一起潜心著作,启动了一项对范晔所著的《后汉书》进行注释的庞大而繁琐的工作。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必得长年累月方可完成,李贤从此便陷入了那片浩瀚的历史中。而对于那段历史的漫长的发掘与注释,又恰好成为了李贤远离朝政远离母亲的借口。这样,他自然也就远离了政治中心那变幻莫测的地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