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9月18日 令人心痛的回信(1)

一上午都在打点事务,处理书稿和信件。关于上部书的剪报已经堆积成了小山,这让我终于确信这部书取得了成功。开始时,这本书只发行了几千册,然后才攀升到了几万册。于是,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成堆的信件纷至沓来,有的叫人感觉愉快,有的令人欢欣鼓舞,有的只是表达谢意,有的却显得或者粗俗无礼,或者过分亲昵。我真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人鼓足勇气向一位素昧平生的作者坦露思想和经历?来信的人当中,有些人固执地想获得所谓具有洞察力和同情心之人给予的同情,有些人狂热地渴望成为有趣的人,希望被写入书中;有的来信浮想联翩,不可理喻;有的是人性本能的表白,心迹的表露,内心悲苦的发泄。大部分来信值得同情,让人感动,甚至令人心碎。一位残疾女士说她想认识我,问我能否屈尊到英格兰北部去见她一面,还有一位自命不凡的男士,大言不惭地邀请我与他共度一周。他说,他一无所有,只有陋室、粗蔬,但他对我所涉猎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可以为我点拨一二。难以想象,他该有多么高雅的品位和博大的智慧呀!有些人咄咄逼人,说我剽窃了他们的思想,由于他们自己疏于将想法付诸笔墨,才让我占了先机。有些人索要我的签名,想与我进行“情感交流”,提出对新书的建议。有人提议说,如果我能写一本具有现实意义的书,比如说写一本有关活体解剖的书,那将会功德无量。一些善良人士、作家和评论家对我表达了谢意,感谢我写出了这样一部既有现实意义,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这样的来信让我格外珍惜。另外还有一些人却百般挑剔,认为这部书并没有反映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下面这封来信就让我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这封信来自我的一位老朋友,他认为我在书中丑化了他的形象,对此他非常不悦。最糟糕的是,他所说的铁证如山,令我难以辩驳。表面看来,我的性格、习性、风格都有些自以为是,所以听到他的感受,我马上修书一封,为自己的粗心大意真诚地道歉,并向他坦诚,书中人物并非他本人。但毋庸置疑,我的确下意识地摘取了他的一二点特征。我还说,我真诚地表示歉意,希望他不要多想,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珍视我们之间的友谊。他的回信如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