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国后不久,我去看他。本以为成功会让他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却看起来神情沮丧、焦躁不安。他告诉我,自己已心力交瘁,江郎才尽。在这本日记中,无法读出他往日的翩翩绅士风度和超常的忍耐力,有的只是他无时无刻与抑郁所做的顽强的抗争。这些抗争刻骨铭心,催人泪下。他从未抱怨过,也尽量克制自己,避免在我面前流露出来焦躁不安的情绪。的确,在我看来,他一直以谦谦君子的形象出现,而眼下,他正面临着一场冷酷无情的考验。这场考验让他茫然无措,但他倾尽了所有的力量,以英雄般的意志与这残酷的考验进行斗争。他花了大量的时间读书、散步、教育孩子—这项工作,他做得尤为出色。可是,人生的灾难接踵而至。他的儿子,一个聪明可爱、多才多艺的孩子不幸夭折;接着他破产了,大部分财产一夜之间消失殆尽。他用惊人的平静心态处理了财产损失的善后事情,然后出租了自己的房子,搬到了格洛斯特郡。在那里,幸福又开始降临在他的头上。如日记中所记载的那样,他结交了一位新朋友,一位乡里的绅士,虽身有残疾,但性格刚毅,依靠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神秘力量掌控着自己的人生。他开始与当地人打成一片,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普及教育、与人交往。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又病了,而且突然间离他而去。不久,他的女儿也撒手人寰。他彻底崩溃了。之后,在他的请求下,我和他一起在国外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因生计所迫,我不得不回到了英格兰。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他了。对他而言,生命的春天已然逝去,唯一能让他继续生活的,就是顽强的忍耐力以及往日记忆深处的种种柔情。在国外期间,我们形影不离。虽从未看见他怨天尤人,但他为了忘记这悲伤苦痛的记忆而进行的种种凄苦的挣扎,却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我回国不久,他也回到了英格兰。回国后最初的一段时间,他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可突然一夜之间,他像变了一个人,重新振作起来。他开始接受这残酷的现实,承受住了失去亲人的悲痛,恢复了往日平和安静、不为现实所动的心态。我想,这是他人生观发生了变化的缘故吧。现在的他,满足于等待,乐于信任他人。就在这个时候,那位乡里的绅士老先生去世了。之后不久,老先生的侄女,一位性格坚强、纯真质朴的女孩,嫁给了她倾慕已久的一位牧师。后来,教区长的职位出现了空缺,她丈夫接替了这一职位,于是他们就搬到了教区长住宅区居住。我的朋友,作为老先生的最后一位继承人,把房产所有权转到老先生的侄女名下后,就搬离了庄园。他又领养了一个孩子—他妹妹的儿子。在各方同意下,这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他所有房产的继承人,同时是目前房产的经营者。
导言(5)
圣坛之火
【英】亚瑟·克里斯多夫·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