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春天的故事(2)

会议进行到第三天,很少发言的陈云在东北组的小组讨论上作了第一次发言。陈云说:

……,对于那些在揭批“四人帮”运动中遗留的问题,应由有关机关进行细致的工作,妥善解决。我认为这是很对的。但是,对有些遗留的问题,影响大或者涉及面很广的问题,是需要由中央考虑和作出决定的。对此,中央应该给以考虑和决定。

陈云提出了原定议题之外的6件议题。他说,要为彭德怀、陶铸、薄一波等人平反,应该肯定天安门事件。

第二天,陈云的发言在大会简报上登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原定议程改变了,会议一直开了36天。在激烈的争论之中,一些曾被视为禁区的问题一一摆上了桌面。与会者逐渐认识到,不真正解放思想,不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拨乱反正,就无法实现工作重心向经济的转移。

胡耀邦在会上发言说,我赞成把“文化大革命”中遗留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搞清楚。这些大是大非的解决,关系到安定团结,关系到实事求是的作风,关系到拥护毛主席的旗帜。

〖JP2〗万里在华东组说:“陈云提出的6个问题要解决,不然人们心里不舒服。”

王首道说:“只有把遗留的问题解决好,才能真正达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康克清在书面发言中说:“我完全同意陈云11月12日提出的6点意见。我建议,凡是林彪、‘四人帮’强加于人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都应予以推倒。”

党内众多的老同志纷纷表态支持陈云的发言,在几乎一边倒的情势下,华国锋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上作了表态,全部接受了陈云提出的6条意见。

华国锋说,中央认为,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群众运动,应该为天安门事件公开彻底平反。11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又批准中共北京市委宣布了这一决定,对因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而遭受迫害的同志一律要平反,并恢复名誉。

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前,邓小平专门为闭幕式上的发言准备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原国务院政研室负责人于光远回忆说:按邓小平的工作习惯,他一向很少动笔写提纲,写这样长的提纲更为少见。于光远说,邓小平的许多观点都是在深思熟虑后非常朴实地给人们讲出来。这一次讲话在他的心目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

中央工作会议结束20年后,这个提纲被研究人员偶然发现,在3张16开的白纸上,邓小平亲笔写下了400字左右的讲话提纲。

邓小平在闭幕会上说:

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内容十分丰富,但最有价值的还是对思想解放的倡导。他说: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那么,怎样解放思想呢?邓小平的答案是民主,而民主的保卫者是法律。邓小平说:

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邓小平这篇讲话的题目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在京西宾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得热烈而又轻松,与争论了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相比,这次会议只有5天,顺利得令人吃惊,仿佛瓜熟蒂落。

12月22日,大会宣布:“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阶级斗争为纲”被抛弃了,从1957年以来一直没有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迎刃而解,大会上提出的“改革、开放”成为直到今天仍在指引中国前进的战略方针。

而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是民主与法制成为治国理念,历尽劫难的中国人深深懂得民主与法制的意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使中国在政治文明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有人将这次会议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党史专家认为,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最终完成了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和墨守成规到改革开放的三个转变。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政党,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党在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时候不走弯路。重要的不是不犯错误,而是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这是一个政党是否有生命力的表现。

1978年成为新中国历史上伟大转折的标志,中国将从此开始一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新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这个伟大转折和新的革命起点。

如果说新中国的建立意味着中华民族的新生,那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