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不晓得自己活着干嘛?(1)

青少年也许因为人际关系的适应不良、课业压力及感情的挫败,而产生一些忧郁症状:缺乏动力、思想黑暗、悲观、不想出门、想休学、情绪不稳及睡眠障碍,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晓得自己活着是为什么,人生有何意义,为何要念书,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青少年忧郁症,指的是初中到大学阶段的学生,也许因为人际关系的适应不良、课业压力及感情的挫败,而产生一些忧郁症状:缺乏动力、思想黑暗、悲观、不想出门、想休学、情绪不稳及睡眠障碍,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晓得自己活着是为什么?人生有何意义,为何要念书,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有些人甚至觉得——也许死掉是个不错的选择。

身为精神科医师,我经常是既纳闷又心疼,明明是一群花样年华的年轻人,理应充满了活力、欢笑、朝气及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为什么内心却如此的空虚、负面及暗淡无光?于是,我开始探究他们成长历程及家庭背景的种种样貌。

第一种是家庭看似健全,父母并未离异或去世,但孩子从小却在一种“被忽略”的环境下长大——父母各忙各的,也许忙于生计以及应付生活中琐琐碎碎的痛苦,也许急着照顾下面更小的弟弟妹妹,根本无心顾及这个孩子。

孩子就在过度早熟及独立的情况下长大,他的任何需求所得到的响应是:“别吵!我们在忙,有什么事自己解决!”于是,孩子在内心形成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搞定自己,任何情感或实质的依赖与需求,都是惹人不悦、麻烦别人的,我才不要成为别人的负担呢!”

第二种是父母早期离异——想当然,单亲的爸爸或妈妈既要照顾小孩,又要忙着赚钱养家,哪还有余力经常地陪伴孩子、和孩子谈谈内心的感受?也许常说:“真希望你们早一点长大,这样我就不必负担那么重了!”

更糟的是,父母或许是自己不想面对那段离婚的伤痛,也鸵鸟心态地以为只要大家都不提,孩子就不会在意。其实错了!孩子不但在意,而且在意得要命,孩子不想提,或许也是怕父母伤心。但是,孩子内心的疑惑、失落感及负面影响,因着家人的避而不谈,从来没有机会被好好地处理及面对,也形成了孩子早年的忧郁性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