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连锁效应 1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是导火索,随后希腊的高额债务逐渐引起关注。

一开始,希腊还是捂着盖着,到了2010年实在是混不下去了,被迫于4月23日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援。欧元区历史上的首次救助行动正式启动。5月2日,欧元区财长宣布启动1100亿欧元救助方案;10日,欧盟和IMF达成总额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一揽子救助方案,力保欧元稳定。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也史无前例地宣布决定购买欧元区成员国国债。

继希腊之后,2010年11月21日,撑不住的爱尔兰政府正式请求欧盟和IMF提供救助,成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第二个牺牲品。一周后,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决定,和IMF一道向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资金支持,以帮助爱尔兰应对债务危机并遏制危机蔓延。

紧接着,2011年4月,葡萄牙政府开始求助欧盟。5月17日,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一致通过了为期三年、总规模780亿欧元的葡萄牙救助计划。

按照常规,这三国依程序从欧盟和IMF分批取得救助资金即可,爱尔兰和葡萄牙就是这样照方抓药,但希腊却一再卡壳。原因是,希腊在采取财政紧缩措施上左右为难,一方面国内民众持续抗议反对,另一方面被欧盟和IMF方面指责办事不力。

一年多来,新华社驻雅典记者梁业倩一直在关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雅典街头持续不断的抗议示威已经习以为常,见不到示威才“不正常”。

2010年,为获得援助,希腊政府宣布了3轮财政紧缩措施,包括冻结公共部门人员工资上涨、削减奖金发放、限制第13个月和第14个月工资发放额度,提高增值税率(最高到23%),提高燃油税率至15%,提高退休年龄至65岁,裁员并出售国有企业(从6000多家削减到2000家左右),撤市、并市,将全希腊市级行政单位从1000个压缩到400个,不一而足。

进入2011年,由于希腊在减少财政赤字等方面没有达到标准,欧盟和IMF推迟向其发放救援贷款。希腊政府被迫推出新的紧缩措施,包括裁减国营企业员工、增加房产税等。于是,全国大罢工、各行业工会组织的罢工不断。梁业倩说:“连希腊人自己都搞不清举行了多少次大罢工了。”

2011年5月11日,希腊举行全国性罢工,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公职机构、学校、医院等关闭,机场、铁路和公路等公共交通中断。上午11时,希腊的两大工会组织——公职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在市中心举行示威集会,希望政府能采取其他政策应对债务危机,解决失业等民生问题,而不仅仅是采取紧缩政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