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就是影响世界(2)

不择手段的权谋现象让我们忽视了权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一事实。如果把权力等同于希特勒、斯大林、萨达姆以及波尔布特这样的大独裁者所崇尚的残酷暴力,就无法理解权力如何影响我们与朋友、父母、恋人、孩子以及同事之间的交往。如果把权力视为非常规的控制行为—坦克碾压过村庄,阿布格莱布监狱里的美国士兵虐待赤裸的伊拉克战俘—我们就无法理解权力如何影响更为平凡的事情,比如说创造、推理、道德评判、爱慕以及情感等。把权力定义为强制力会阻碍我们有效运用权力悖论,因为这个定义曲解了权力真正的含义。

1938年,法西斯主义在欧洲落地生根,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说:“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是能量,而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概念则是权力……对社会动力学规律的阐述一定离不开权力。”

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搞清楚权力如何塑造了整个社会动力学。过去40年里,把强制力视为权力的基础和表现的权力观正在逐渐淡化。40年前,人们认为无论在商界、法律界、新闻界、政界、体育界,还是在某些社区组织里,领导者只要把控全局、决断果敢、魄力非凡就够了。但如今,这样的解读早已经是过去式了,这恰恰反映了近几十年的社会变化:在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区,人们已逐渐意识到权力最好的表现方式应该是心怀怜悯,为他人谋利益,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坚定自信、果断大胆、充满力量,也要懂得关怀与理解。

要理解罗素的观点,第一步就是拓宽我们对权力含义的理解。对权力的全新解读应该深入到每一段关系里,每一次互动中,而不是仅仅涉及不平等的关系。这种解读应该明确我们相互影响的各种方式,比如激发新创意,领导抗议运动,鼓励困境中的人们,或者改变资金流向。全新的解读应当适用于人类交往的所有情境,帮助我们理解所有形式的社会变化。

有一个定义符合上述对权力的所有要求,即权力就是影响世界。这个定义就其本质来说是比较务实的:权力就是改变他人的生活。同时,这个定义也体现了人类高度社会化的特征:我们通过影响他人来影响世界。

这个定义对一些错误想法提出了挑战。权力不一定与关注度或知名度密不可分,因为名人通常没有对这个世界产生多大影响,那些真正影响世界的人恰恰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权力也不一定关乎财富或社会地位,尽管人们总会这样想。人们对自身权力及影响力做出评判时,社会地位(财富、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声望的组合)在所有考量因素中只占10%~15%。金钱和阶级只有在用来影响他人生活的时候才能转化为权力。

如果我们承认权力就是影响世界,就会得到以下4条原则:

权力就是影响世界

原则1 权力就是改变他人的状态。

原则2 权力存在于每一段关系里,每一次互动中。

原则3 权力体现在日常行为中。

原则4 赋予社交网络中其他人权力的同时,也得到了权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