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赋予个体权力,即提高其社会地位,对其致以崇高敬意,这种社会奖励就像性行为或者巧克力一样令人渴望,会强有力地激发个人行为。群体会有目的地将这种社会奖励授予那些有权力的人,鼓励他们继续为群体谋利益,继续乐善好施。我们的影响(在这个世界上的持久影响)最终是和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成正比的。所以我们能否拥有持久的权力,取决于他人是否愿意继续赋予我们权力。
至此,我们已经找到了权力悖论的关键之处: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力?是继续影响世界以赢得他人持久的尊重,还是像之前的许多人那样滥用权力,最终失去权力?继续行使权力或者失去权力又取决于什么?
除了陷入爱河之外,社交生活中恐怕再没什么比得到权力,滥用权力,随后失去权力这一模式更需要深思熟虑的了。由于滥用权力而失去权力的例子数不胜数: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后辞职,萨达姆的雕像在美军攻陷巴格达后被推翻(其实这场战役本身标志着美国失去了权力),安然公司(Enron)因财务造假丑闻倒闭,有“垃圾债券大王”之称的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女富豪玛莎·斯图沃特(Martha Stewart)、泰科国际前总经理丹尼斯·科兹勒乌斯奇(Dennis Kozlowski)、投资顾问伯纳德·麦道夫(Bernie Madoff)等知名人士都因诈骗等违法行为锒铛入狱。关注的失权事件越多,我们就越相信这一切都与滥用权力难脱干系。但是权力悖论可比这要复杂得多。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滥用权力并非人性使然。想要探明个中就里,先要搞清楚权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观的。
权力不仅是一种影响他人的能力,也是一种心态。拥有权力,内心便充满了希望、喜悦和自信,这种感觉让我们充满力量、踌躇满志。无论是谁,只要拥有了权力,其生活都会充满勃勃生机。拥有权力就像多巴胺分泌过剩,最初会让人满心兴奋、百感交集,这些复杂的情感会影响到人际交往方式,令掌权者时刻处于几近癫狂的状态。
每次行使权力,无非是再次经历一番日常交往中再熟悉不过的体验,可我们又时常会觉得自己处在一个三岔路口,面临的有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然而,我们每天其实都在做这样的选择。我们可以恪尽职守,继续拥有权力以造福世界,获得他人的尊重;也可以沉迷在权力可能带来的利益中难以自拔。选择哪条路径对我们影响深远通过关注他人需求而实现权力的获得与维护正确对待权力悖论就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关注他人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作为社会化程度最高的物种,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以他人为中心的社会行为,这些社会行为具有普遍性,能让我们发现他人的优点,大家因此可以组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如果人们能三思而后行,就不会被手中的权力冲昏了头,走上一条欲壑难填、滥用权力的不归路,而是会选择持久地影响世界,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快乐。这些社会行为分为4个层次:理解、付出、表达感激、分享经历,每个层次都能赋予他人存在感,使他们获得快乐。这4个层次构成了人与人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制衡这一复杂关系的基础。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通过4个层次的社会行为激励他人积极行事,进而巩固自己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