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正面教育,提高道德水平
惩治贪官只是亡羊补牢,但它已经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损失,更好的办法应该是防患于未然。因此,反腐败不但要有铁腕,还需要提高官吏乃至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强化对于官吏的正面教育,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唐太宗非常重视对于官员的正面教育,多次同官员们讲腐败的危害性,甚至给他们算一笔账,让百官明白贪污腐败其实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给大臣们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秦惠王想灭掉蜀国,但是,他不清楚入川的道路,就想了一条妙计,让工匠雕刻五条石牛,把金子放在牛后边。蜀国的人见到,以为石牛会拉金屎,高高兴兴地把石牛拖回去。蜀道自古难行,为了拖回石牛,蜀王派了五位大力士开山劈岭修出一条路来。没想到道路一通,秦国的军队就打进来,把蜀国给灭了。这就是贪心的结果。所以,唐太宗告诫百官道:“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贞观政要·贪鄙》)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官吏中间依然有人贪污,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利令智昏,连简单的账都不会算。所以,唐太宗要帮助他们算清楚,让他们计算一下五品官员一年的俸禄有多少,再加上各种待遇,以及受到的尊重,这是一笔多大的收入。而贪污受贿,不过几万钱,拿了以后整天惴惴不安,一旦败露,不但赃款充公,还要剥夺公职,身陷牢狱,遭人唾弃,岂不是因小失大吗?
这笔账,唐太宗同大臣们反复算过多次。唐太宗拿明珠作比喻,明珠虽然珍贵,却只是身外之物,用来打鸟,大家会觉得可惜。可是,就有人把它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甚至为了金钱不怕触犯法网,收受珠宝。其实,大家只要竭尽忠诚,利国利民,马上就能获得官位爵禄,何苦去贪污受贿,事情败露,连命都保不住?国君也是如此,纵情享乐,疏远忠良,无不灭亡,隋炀帝就是前车之鉴。
前面曾经提到过的御史权万纪,不好好承担起监察违法乱纪的本职工作,而是到处找财路,建议唐太宗开银矿发财的故事。结果被唐太宗训斥之后罢官。这件事情在唐朝引起很大的反响。通过这件事,唐太宗要告诫百官,各个政府部门必须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而不允许不务正业去谋求经济利益,唯利是图,被利益所驱动。国家的首要目标是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有了公平正义和“有益于百姓”(《贞观政要·贪鄙》)的基本原则,社会道德才能树立起来了,人人皆有廉耻之心,明辨善恶是非,国家就好治理了。
贞观六年(632年),朝廷的右卫将军陈万福从皇上著名的行宫九成宫回到首都长安,这一路他住在官方的驿站时,多拿了驿站几石的麸子,也就是小麦磨成面筛过后剩下的麦皮和碎屑,拿来饲养牲畜。这算不上是什么大事,但是,毕竟是多拿公物,贪小便宜,必须予以训诫,防微杜渐。所以,回来之后,唐太宗在朝廷上宣布赏赐陈万福麸子,让他自己背回家去。这下子让陈万福羞愧不已,恨不得打地洞钻进去。有了廉耻之心,略施薄惩,就足以煞住不正之风。反腐败还必须从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