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社长吗?

老师:这一点也会慢慢与他“选择”的概念相互结合。亚里士多德说,引发人类采取某种行动的要因,包括欲望、气魄和理性愿望这三项。“选择”所对应的是其中哪一项呢?

稻夫:嗯?可以确定的是,一定不是欲望吧。

老师:没错。亚里士多德说:“缺乏自制力的人会根据欲望行动,不会根据选择行动;拥有自制力的人则会根据选择行动,并不会根据欲望行动。”

纯子:所谓的自制力就是选择,也就是理性愿望吧?

老师:是的,选择需要理性。不过,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严格说来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理性愿望的涵盖对象包括不可能的事物,而选择仅止于可能的对象。

一郎:“想成为上帝”是理性愿望,“想成为社长”就是选择吧。就我来说,两个都不可能就是了。

老师:那么,顺带一提,“想成为总理大臣”属于哪一种呢?

一郎:因为是有可能的,所以是选择吗?

老师:不对哦。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必须仰赖他人决定的行为,就不是选择的对象。而总理大臣是被选出来的。

纯子:老师,我们刚刚说过选择是理性的行为,可是有时候,选择也可能是不经过思考的,那也算是选择吗?

老师:那就不是了。亚里士多德也曾以“深思熟虑后,根据本身意志所做出的行为”来表现选择的概念。也就是有个目的,为达成目的而深思熟虑。

稻夫:意思是说,为了成为社长,仔细调查社长是什么样的职位,然后对此深入思考吗?

老师:这也有点儿不一样。亚里士多德说,为达成目的而深思熟虑,并非针对目的深思熟虑。我们来看看他所举的例子吧:“医生不会针对要不要治疗病患深思熟虑,辩论家不会针对要不要说服听众深思熟虑,政治家也不会针对要不要施行德政深思熟虑。一般而言,任何人都不会对于目的深思熟虑,而是首先设定目的,接着考虑该如何达成目的。”

一郎:医生治疗病患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嘛。所以,只会针对治疗方式深思熟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