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度和政治保障

人们反对实施一些助推措施,理由就是它们是不可见的。相反,要求和命令的可见度则非常高。政府负责要求和命令的颁布和实施。如果政府官员要求提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禁止人们在不戴头盔的情况下骑摩托车,要求人们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系上安全带,就没有什么是隐晦、神秘或者不公开的了。不管人们是否接受禁令,禁令起码是公开的,不会让人有遭到“暗算”的感觉。如果人们反对某项禁令,就会触发政治保障机制。此外,政府必须公开捍卫自己的观点。如果政府无法说服大家相信自己,它发出的禁令或者命令就有可能夭折。

从这方面来看,温婉派家长式监管方法未必就管用。因为如果政府作风不够果敢,助推措施就很有可能名存实亡。当然助推政策也有可能让政府具备绝缘的特征,因为它们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看法,使得政府免受某些行为的伤害,这些行为本来都是针对甚至反抗政府的。针对助推最明显的批评,莫过于人们对它缺乏透明性的指摘。用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的话说:“强硬的家长式监管通常涉及可量化的工具。公众可以看到烟酒税的尺度,选民有能力分辨有些活动可能会被取缔。要提前规定好政府采取强硬的家长式监管政策的方法。有效的温婉派监管措施要以具体情况为准,在传达信息方面还要别出心裁。这种现象使得温婉派监管措施更难控制,也就比强硬的家长式监管措施更有可能被人滥用。”

要破除这种疑虑,有一种方法非常简单:“公开一切即可。温婉派家长式监管措施、助推手段和其他行为知情的方法都应该公之于众,仔细检查并进行监控。”比如我在本书已经阐述的一些举措:用“我的营养餐盘”替代“食物金字塔”,采用新型燃油经济性标签以及其他信息公开的规定,如智能公开、自动参与储蓄和保健计划、简化现有的规定、凸显健康的标志等。所有这些举措都是公开明朗的,没有一项是秘密,所有措施都受到公众舆论的监督。究竟有什么问题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