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2)

“天人合一”主张万事万物和谐共存,与现在讲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一致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比如“天人合一”思想,我们过去只是片面地理解,把它当成一种唯心的东西加以批判,当成一种糟粕加以抛弃。相当长时期以来,人们认为什么毒蛇呀猛兽呀都是人类的天敌,都应该消灭。现在才发现,自然界所有东西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所有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就有主张自然与人类亲契合一、主张万事万物和谐共存的内容。这种思想是多么重要,咱们老祖宗是多么英明呀!现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炒得非常热,其实它们的内涵就是“天人合一”嘛!

《看望政协文艺界委员时的讲话》(2002年3月7日)

“家和万事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整个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始终把稳定作为发展各项事业的前提和条件,非常注意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切实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的程度,精心维护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的局面。中国人有一句口头语,叫“家和万事兴”。一个国家只有团结稳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充满和气,人们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才能把经济工作搞上去。

《会见斯洛文尼亚总统库昌时的谈话》(2002年5月21日)

“和”的思想,也是经商之道、发财之道、发展之道。

“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社会由个人所组成,个人离不开社会,应当尊重个性、鼓励个人的追求和创造,又必须融入集体、把个人的目标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表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倡导“协和万邦”,国家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而应当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在座的各位多是经商的,是从事经济贸易的,做生意要讲发财、讲发展。怎么样发财、发展呢?“和”的思想认为“和气生财”,只有通过商量沟通工作,营造出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与环境,才容易把生意做成、做好。“君子聚财取之有道”,合作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坑害对方就等于破坏合作,应以互惠互利为目的,谋取双赢。做生意要着眼整体、看到长远,即使一时达不成协议,也不能伤了和气,“买卖不成仁义在”,如此等等。“和”的思想,也是经商之道、发财之道、发展之道。

《和睦相处和谐共进——在英中贸易协会举行的欢迎午宴上的演讲》(2002年5月28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