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战争(3)

8月11日正午,德军进攻到该桥20码处,而桥仍被苏军的装备阻塞着。此时此刻,一名俄国军官在桥上摆放成堆炸药,桥身被从中段炸塌,德军进行大包围落空了。第125步兵师最终在两天后通过舟船和浮桥渡过该河,并同向西挺进的克莱斯特的一支坦克纵队合围,但是撤退的苏军再一次脱离了这个包围圈。

8月中旬,李斯特为战役第二阶段重新部署了他的部队。为了迎合希特勒的总体目标,他调派左翼的第1坦克集团军的一个坦克军扩充了右翼第17集团军的力量,然后将他的部队兵分两路。

8月17日,第17集团军分成3个纵队,每一纵队沿黑海都有自己的目标。第5军的步兵直扑黑海东岸的苏联北方海军基地诺沃罗西斯克。第57坦克军将向西南面,沿着山路从迈科普向图亚普塞港口进行突击。第49山地军将穿过阿尔马维尔以南的高加索山上的小路,向距土耳其边境以北100英里处的海滨城市苏呼米冲击。同时,德军的左翼第1坦克集团军将向东南进军,攻占格罗兹尼的石油产区,越过高加索山脉进抵巴库。

由于最初的成功,李斯特下一步希望控制住黑海海岸,希望坦克部队在9月底以前进抵里海边。但是战役的进展却在8月最后两周时突然发生了变化。由于对B集团军群向斯大林格勒的攻势颇为忧虑,希特勒将李斯特的空军支援力量大批地转给了这方面的行动。同时,李斯特的补给现在也长期短缺了。国防军在南部前线的生命线由从顿涅茨盆地向东延伸的仅有的一条铁路来维持。补给已经超负荷运转,由卡车向高加索地区A集团军群以及向在斯大林格勒前线的B集团军群4个距离遥远的锋翼部队运送。因为空军运输机和卡车运输非常缺乏,德军被迫减少燃料的消耗,而代之以骆驼队负载物资。与此同时,苏联人的抵抗也加强了。

截止到8月底,李斯特先期发动的快速纵队以每天1~2英里的速度前进,他正着手讨论如何夺回冬季阵地的问题。在其左翼,第1坦克集团军靠近特雷克河上一个危险的桥头堡,该河距格罗兹尼60英里,距巴库350英里,是一条宽阔而变化莫测的山间河流。在其右翼,仅有一个罗马尼亚骑兵分队刚抵达黑海岸边,他们正好位于诺沃罗西斯克西北方向。

在分路的纵队中,山地部队取得了新的成就。冲进阿尔马维尔以南高地后,第1和第4山地师的士兵攻占了几处近2英里高易守难攻的山口。

为了取得成功,德军登上了高加索山脉的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并且将帝国军旗插到高达18510英尺的峰顶上。在艰难穿过了100多英里的高地之后,山地部队的武器弹药和其他给养已消耗殆尽了。尽管离他们海边的目标苏呼米仅有12英里左右,他们也只能停止进军。

山地部队的部署使得在维尼察附近新司令部里的希特勒狂怒。在对高加索的攻势日渐衰弱时,希特勒极其不愉快地关注着。将军旗插上厄尔布鲁士山的功绩一度使他的心略有暖意,元首开玩笑说:“那是些疯狂的爬山者。”他甚至向他的助手抱怨说,当李斯特应召飞到维尼察解释其计划时,他却带来了一张没有标注的地图。看到这张地图,希特勒明白了李斯特带来的地图为什么没有标注,那是因为他自己下达过“任何带标注的地图都不能带到飞机上”的命令。自蓝色行动计划在6月份的雷切尔事件中丢失给俄国人后,他签发此命令。

希特勒和李斯特在许多战术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最为激怒他的是这位陆军元帅想要从通往苏呼米的通道上撤出他的山地部队,并且集中他们同坦克部队一起向西北方发动针对图阿普塞的进攻。9月9日,元首将李斯特解职,并接管了A集团军群。

对李斯特的解职仅仅是维尼察的危机的开端而已。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中将,希特勒得力的、忠心耿耿的干将,担任最高统帅部(OKW)行动总指挥。作为巴伐利亚的友人和老乡,他站在了李斯特一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