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身体活动(2)

首先,作为人类的一种本能,使用手部动作往往是孩子们表情达意时的首选身体语言,特别在词穷或者词语无法准确表意时,手势就显得至关重要。欣喜快乐时,孩子们张开双臂,尽情挥舞;愤怒发火时,孩子们像拳击手那样,向空气猛挥着拳头;当原本耸着的双肩放松下来时,则表示他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孩子们稍稍长大一点儿后,这些手势做起来会离身体更近一些,幅度小些,动作简洁,看起来不那么夸张: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常常开心地挥着双臂,而仅仅是摊开双手,这个动作就足以表达他的快乐和欣喜了;紧握的双拳代替了拳击式的击拳动作,用来显示他的愤怒。

其次,孩子在不断模仿他的所见所闻,他们的身体就像电影屏幕一样,持续放映着大脑中正在呈现的内容。3岁的菲比说:“火车朝那边去了。”说这话的同时,她的手微微地上下颤着,从左向右快速地比了一下,一根指头指向那个方向。这一系列的动作表示,菲比想告诉爸爸妈妈,那列火车在她面前驶过,从左往右迅速地驶走,而且她还想强调火车那种独特的节奏引起了她的注意。

再有就是那些标志性手势,它们早已被大家赋予固定的文化意义,比如挥挥右手代表“再见”,伸出一根手指代表数字“1”,而一根手指放在嘴唇中间意为“请保持安静”。大概到了三四岁,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他也就开始学着大人们常用的那些手势,在学习和使用中逐渐了解它们的含义。家长们还要注意一些由文化差异带来的手势意义上的差别,比如左右摇晃头在英国表示肯定,而在一些国家则代表否定,如果你带着孩子去国外旅行,要记得向孩子解释一下。

最后,要提提那些有隐喻含义的手势,这类手势直到孩子9岁之后才会开始尝试使用。例如,在空中草草地画一个圆圈,表示一个亲密无间的家庭;用手做一个空手道式的砍的动作,意味着“就此了结,与我无关”。这类手势传达的意思颇有些复杂微妙,得对语言有点经验才能体会。据说,从文艺复兴以后,人们才开始使用这些手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