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佛教,从外来文化到儒释道并举(2)

早期佛教的僧团管理,依据戒律,执行教团制度的权力交由大众,凡事皆要召开会议,杜绝独断专行,凡事必经交付提案,大众集会讨论、决议,以多数表决通过,始能公布、实施,充分体现了民主、法治精神。牛津大学出版社《印度的遗产》(加勒特主编,陶笑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4 月 1 日出版)一书中,对佛教"三番羯磨"的民主会议制度,论述甚详。塞德兰侯爵(Marguess of Zeiland)不禁惊叹道:"我们今天国会制度的基础,竟可从两千多年前印度佛教徒的会议中见到,真是令人惊奇不已。"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到斯里兰卡从事学术调研的美国社会科学家,从佛教内典中查阅到"三番羯磨"民主会议制度的阐述,即满怀激情地撰文指出,美国经历几代人所创立和争取的立宪、议会、选举等现代社会先进的民主体制,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佛教僧团内就已成功推行。这个结论,令自以为是的西方人对佛教的智慧刮目相看,竟然导致学术界产生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民主国家的议会制度乃由佛教思想中继承、演变而来。

在指导人类现实生活方面,佛教提倡觉悟"业力缘起"的生命观,指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节未到"的三世因果报应定律,启发世人为自身、为他人、为家庭、为家族,为民族、国家、世界人类,乃至于一切众生,切实承担责任,从而缔造幸福的生活。佛教指出悟道、成佛并非遥不可及,修行是在日常吃饭穿衣、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的一念一言一行之中,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主张服务大众、勤劳工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更进一步揭示众生共业缔造世界的真理,提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理念,倡导人人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集合每一个体的道德自觉之力量,来奠定理想社会的基础。这一点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尤具指导意义。

近代以来,佛教远播欧美,促进了西方社会宗教与文化格局的多元化,对于世界和平贡献甚巨。2006 年 10 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特地为纪念释迦牟尼佛诞生两千五百五十周年,举办了以"佛教徒对人类的贡献"为主题的大型活动。

纵观人类三千年史,任何一种文化,都必然经历创建、兴盛、衰弱、复兴的轮回,佛教亦然。由于流传既久,佛教不可避免地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浅表的仪式与信仰,成为广大民众的精神信仰与心灵寄托,另一方面,精深学术思想与真谛,则成为少数知识分子的雅好。人们拘囿于学术理论与仪轨形式,遗忘了佛教的本质原义。普通大众不能明白道理,不能获得有益于现实生活的指导,则导致愚昧迷信盛行。因而正如释净空老教授所指出的,佛教在今日至少以六种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释迦牟尼佛生命教育的本质佛教、宗教化的佛教、学术形式的佛教、企业化的佛教、旅游观光业的佛教和被歪曲利用为邪教的伪佛教。

释净空老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至善圆满的生命教育。必须恢复佛陀教育的智慧本质,才能发挥佛教文化的正面价值,从而为人类做出真正意义上的贡献。因此,佛教在今天,亦有必要重新正本清源地予以正确认识,这正是《智慧教育》这本书的编辑目的。

诸如十二因缘、四圣谛、三法印等高深理论,许多读物已经详尽介绍,本编不复赘述,而着力于粹取释净空老教授以其渊博学识与深湛智慧,为人们所开示的对于佛教本质的正确理解,以及切实指导现实生活的佛法理念,和契合实际、简便易行的修养方法。这些对于化解今日中国社会的信仰危机,维护社会安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