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赖以生存的概念(1)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隐喻不是寻常的语言,而是诗意的想象和修辞多样性的一种策略,非同寻常。而且,隐喻通常被看成语言文字的特征,而非思想和行为的特点。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没有隐喻的存在,他们依然可以自如地生活,而我们发现事实恰恰相反。不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和行动中,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我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

这些支配着我们思想的概念不仅关乎我们的思维能力,它们也同时管辖我们日常的运作,乃至一些细枝末叶的平凡细节。这些概念建构了我们的感知,构成了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以及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因此,我们的这个概念系统在界定日常现实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的概念系统大部分是隐喻——如果我们说的没错的话,那么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每天所经历所做的一切就充满了隐喻。

但是我们的概念系统不是我们平时能够意识到的。我们每天所做的大部分琐事都只是按照某些方式或多或少地在自动思维和行动。这些方式是什么却并非显而易见。要搞清这些,一个方法就是研究语言。既然交流是基于我们用以思考和行动的同一个概念系统,那么语言就是探明这个系统是什么样子的重要证据来源。

基于语言学证据(linguistic evidence),我们已经发现我们普通的概念系统,究其实质,大都是隐喻的,并且找到了一种方式来仔细鉴定那些建构我们如何感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隐喻究竟是什么。为了说明什么样的概念是隐喻,这样的概念又如何建构我们的日常活动,让我们从“争论”(ARGUMENT)以及“争论是战争”这个概念隐喻开始阐述吧。日常生活中总是能见到这类表达:

争论是战争

你的观点无法防御。他攻击我观点中的每一个弱点。他的批评很在点子上。我粉碎了他的论点。和他争论,我从来没赢过。你不同意?好吧,反击啊!如果你采用那个策略,他会消灭你。他击破了我的所有论点。

我们不是仅仅要用战争术语来探讨“争论”,看到这一点很重要。

实际上,我们会赢得或者输掉一场争论。我们把正在与之争论的人看作是对手。我们攻击他的立场,捍卫自己的立场,失去和赢得阵地,计划并使用策略。如果我们发现立场无法捍卫,那么我们就会放弃这个立场,开展一场新的攻势。争论中的一切规则大部分是来源于战争。尽管在争论中没有肉搏,却有唇枪舌剑。争论的结构——攻击、防守、反攻等反映了这一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争论是战争”成了我们这种文化中赖以生存的一个隐喻,这个隐喻建构了我们在争论中的行为。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