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究竟看什么

领导要我先别忙着编剧,而先看些戏,不管是院内的还是院外的,只要是好戏,就多看看,多想想。这当然是好的建议。比如60年代我们的《杨门女将》,本是从同名扬剧改编的,但确实好,我当年看过,如今又看了几遍。并且,我想到一个“看戏究竟看什么”的问题。

从老观点讲,看戏是看玩意儿;从新观点看,看戏是接受教育。拿《杨门女将》说,四团几乎好的演员全都上场,阵容整齐,流派也多,围绕主题展开,花团锦簇般展现剧情冲突,真是美不胜收。第一场很大,寿堂变成灵堂,这冲突是很刺激人的感官。舞台处置上也有特点。“布置灵堂!”这是佘太君的一声吩咐,场上全体人物下场(换装),而场上的喜堂布置,在大起大落的音乐伴奏下,舞台队三下五除二地就将其变成了灵堂!现在,咱们有了高明的剧场,可以运用合理而迅速的办法换景。场上换景,场外换装,二者同时进行,而两种更换又是严格服从剧本与主题的需要的。所以这么一来,无论新老观众全都同声叫好。过去,现场更换大演员,办法是当场换“守旧”,天幕当中有一块独特的画图,它是今天这折戏主演的化身。如果有两位主演,那就要看他俩谁“大”了。谁“大”就挂谁的。如果他俩一样“大”,那就只好谁的也不挂了。

还比如,其中有《探谷》一场,过去采药老人是毕英琦扮演的,他是言派,当年很得到社会称赞。但后来毕英琦英年早逝,剧团怎么办?也是剧团储存丰富,又启用了一位麒派传人替代他,结果这一来效果很好。大家又盛赞这位不新的新人了。过了一个周期,剧团又是一批新人当政,原来那位麒派演员退休,于是剧团团长主动顶坑。他是奚啸伯派的第三代传人,现在采药老人又有了新的理解与表现。相似的例子也出现在《曹操与杨修》中,在新时期十年的演出中,曹操一直是由尚长荣扮演的。但杨修却更换了三次,先后由言派、余派和马派的三位演员扮演。这就造成这样一种气势,每一回的更换杨修,都使演出在不变中有变。杨修的性格不变,但他的声腔与韵味还是有所不同。这或许就是京剧与其他戏曲剧种的不同之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