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某一天,好巧不巧地,在某个朋友的聚会上,有个男孩鼓足勇气向你告白。本来没有情绪接受新感情的你却出人意料地同意了,因为惊鸿一瞥下,你忽然发现,这个男孩笑起来的时候,居然有熟悉的嘴角弧度和同样亮亮的眼睛。
在理智的时候听起来,这些感情的发生真的挺奇异。只是因为敲中了情感记忆中的某根神经,我们就要身体力行地奔赴这场爱情邀约。
爱情电影中,最喜欢这种桥段,因为够浪漫、够宿命。
我们不必想象自己是否真有能耐把日子也过成电影。我们只需要问问自己,多少次开始这样的恋情,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那个男孩的出现,仿佛是对自己曾经缺失和遗憾的补偿。此时此刻的感觉,就如同和之前的那一个人又有了一次重新恋爱的机会。
暂且不提这对对方是否公平,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一想,除了浪漫缘分的可能性,这样的做法是否有一些太冒险呢?毕竟,你爱过的那个人,或者你迷恋过的那位演员,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可能被复制的。而现在眼前的这个人,你无法只凭某种相似的神态、某个一样的说话方式,就判定他和留在记忆中的那个人具有相同的其他特质。
遗憾的是,“因为他和某人好像,所以我决定与他交往”,以此为序幕拉开的恋曲中,当事人最后总是会忍不住犯糊涂。
轻的时候,只是在当下的感情中有点儿怀念地呼吸着属于过去的气息,重症患者则会对现在的恋人有着某种不切实际、强人所难的期待。她期待他和曾经的那个人接近100%地相似。她会不自觉地用对待过去恋人的方式对待现在的他,然后期待他亦作出自己意料之中的反应。
只是很自然的,对方作出相似回应的概率实在太低。
人在什么时候最失望?就是以为事情会这样,最后发现它居然并不是的时候。
于是她开始失落、失意,失去耐心和好情绪。
对方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被接纳的理由是:他与世界上的另外一个男人有着对香烟相似的口味;同样,他被冷淡的理由是:他居然不像世界上的另外那个男人一样,喜欢活跃的社交活动,是Party中的万人迷。
与其说,他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有个性的人被爱,不如说,他是作为一个“载体”而被依恋着。他承载着她对于某类男人全部的想象和理想,无论他究竟是否属于这类男人中的一员。
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过这样的话:“在爱情关系中,只有个体以自己独一无二的天性得到对方的爱恋,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浪漫爱情。”
完全接纳一个人真实的样子,正是爱情中最迷人的部分之一。
站在想象与现实交界线的女孩,我们太需要看清自己的内心,看明白身边的恋人,看懂彼此是否真的是从最本真的灵魂上,有着最纯粹的共鸣。
爱情世界里不需要替身,只需要一个真真实实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一起好好地一路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