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的星辰(23)

去年秋天,苏军部队浩浩荡荡越过派瑞可普地峡,切断了半岛上德军和乌克兰南部其他集团军的联络。派瑞可普地峡是连接克里米亚和大陆的唯一通道。接着,苏军第4乌克兰前线部队包围了被德军封锁的地区。这块地区斜插派瑞可普地峡,穿越西沃斯——又叫普里德海,是一个不流动的咸水湖,岸边崎岖不平,蜿蜒在派瑞可普地峡的东岸线。而且,苏军还在克里米亚北岸线建立了几个小的滩头阵地。差不多与此同时,安迪·伊瑞门科率领的独立海上部队(前北高加索山脉前线部队)越过克赤海峡,在克里米亚最东部也建立了滩头阵地。第17军生死攸关。

第17军的司令员欧文·杰尼克将军早已预料到即将到来的危险,并做好了撤退的准备。毫无疑问,希特勒肯定是不同意的。他认为,如果能够做些调整的话,克里米亚应该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保护伞,帮助德国海军在黑海作战,并能够保卫巴尔干和普勒斯蒂地区的石油基地。另外,他还说,撤退将会引起政治上的失控,有可能将原本保持中立的国家推向敌人的怀抱。“有两样东西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罗马尼亚的石油和土耳其的铬矿,”他解释道,“如果放弃克里米亚的话,我们就同时失去了这两样。”

于是,第17军按兵不动。150000名士兵,共6个德军师和7个罗马尼亚师,在纳粹空军作战部队的支援下,开始挖掘地道,为冬天做准备。每月高达50000吨的物资供应由海军护航舰运送到这里。一种欣欣向荣的假象掩藏着渐渐逼近的灾难,给指挥部带来一种不现实的感觉。“克里米亚就像一个表面上风平浪静,但隐藏着大风暴的小岛,”汉斯·瑞普里赤特·汗瑟尔上校这样写道。工兵部队被派去装修长官们住的营房,把房间里面按照德国传统的乡村风格重新装饰一新。

但是德军也不能对苏军的大规模集中漠然置之。苏军的三支部队聚集在连接大陆的通道上,共有470000人,还有560辆坦克和突击炮,以及1200架飞机。杰尼克利用各种方法加固德军的防线,在派瑞可普地峡修建了第二道防线,包括战壕、雷区和有铁蒺藜的铁丝网。他还安排了吉尼森诺防线以备撤退之用。这儿距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不足30英里,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最南角。而且,他不顾希特勒是否反对,还草拟了应急计划“鹰行动”,即阶段性地将全部军队先撤退至塞瓦斯托波尔,然后再继续向波罗的海撤退。杰尼克预计第一阶段的撤退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而他的军队在塞瓦斯托波尔还能支撑三个星期,所以,应该有充足的时间撤出所有的部队。

4月初,乌克兰南方集团军新任司令员费迪南·舍尔纳上将,到克里米亚来了个突击大检查。作为希特勒的心腹,舍尔纳残酷、专横、好斗。他投其所好,在4月7日向陆军高级指挥部汇报说,克里米亚能够支撑“很长时间”。

可是,舍尔纳的谎话很快就露出马脚。恰恰就在第二天上午,苏军就发起进攻。第4乌克兰前线军的两支部队在费奥多·托尔布欣上将的指挥下,迅速扑向派瑞可普地峡,越过西沃斯。德军寡不敌众,在派瑞可普地峡只守住了24个小时就崩溃了。苏军的又一轮进攻从东边开始,此时,德军独立海上部队正从滩头阵地向西沿着克赤半岛前进。德军在这里的防线更是脆弱,撤退的炮兵部队甚至几乎没有时间破坏他们的大炮,以防止其落在敌人的手里。

德军一直撤退到吉尼森诺防线。舍尔纳原先估计他们在这里可以坚守4个星期,但是,苏军足足有27个师的兵力,如入无人之地。4月12日,苏军突破了这道防线;4天以后,德军断后的几支部队也踉踉跄跄地撤退到塞瓦斯托波尔。苏军紧追其后。

到目前为止,德军上上下下都已经明白,他们已经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这时,舍尔纳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给希特勒施加压力,允许第17军立即全面撤退。而且还擅自安排了一艘护航舰,将一些服务性的部队、罗马尼亚部队,以及越来越多的伤病员运送出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