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劳动的苦和乐?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一直以来,人们以劳动为苦,将不用劳动却可以安享生活看成幸福,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有轻视劳动的倾向,尤其是轻视体力劳动。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每个人的利益,在于过着尽可能做到的安逸生活。”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将不用为衣食劳碌的安逸生活看成“享清福”,甚至看成“神仙之乐”。
追求安逸的生活,不一定全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求安逸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人们苦于劳作的艰辛,于是发明了劳动工具;人们苦于走路的艰辛,于是发明了交通工具……人类的每项发明,几乎都可以说是为了摆脱辛苦而求安逸。
但反过来说,一旦人类真的可以不用劳动了,智力、体力都会退化,变成一个低能的物种,必将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竞争中遭到淘汰。
就目前来说,劳动仍然是人们“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除了极少数靠父母养活的无能之辈,绝大多数人都需要长期从事劳动,假设以劳动为苦,就会终生吃苦;假设以劳动为乐,则快乐伴随终生。
那么,怎样享受劳动的快乐呢?首先要认清劳动对人生幸福的深刻意义,这样我们才能由厌恶劳动转变为热爱劳动。对于劳动的积极意义,哲学大师们多有论述,我们不妨静心聆听他们的高见:
卢梭说:“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试看生活中,那些不劳动的人,他们的生活正常吗?不管他们是否需要劳动,只要脱离了劳动,生活便发生了倾斜,不能劳动的人让人同情,不愿劳动的人让人鄙视和厌憎。卢梭所说的劳动,主要是指体力劳动,他还说:“装饰的华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富有,优雅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趣味,但一个人的健康与茁壮则须由另外的标志来识别,只有在一个劳动者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嬖幸者的穿戴之下,我们才能发现强有力的身躯。”从事体力劳动者,他们身体的健壮,生命力的强大,是非体力劳动者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受到卢梭的特别推崇。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对孩子们进行劳动训练,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