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政策区域(9)

(4)应减缓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不断扩大的趋势,使其和其他与民生有关的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相配套。农民工选择目标城市取决于城市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要实现人口的均衡化流动,就要让所有城市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因”,人口流动的“均衡化”是“果”。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深圳、东莞等城市还可以吸纳一定规模的流动人口,但也无法吸纳所有的流动人口。因此,仅仅在少量地区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是不够的。如果全国所有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大致趋同的话,人口就会在各城市之间均衡流动,就能避免人口向一个城市的过量涌入。同时,加强和其他与民生有关的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相配套。积分制主要是一个积分平台,外来人口通过积分获得相应的福利待遇,更加公平和高效的社会发展还是要依赖其他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正如许多专家所提及的,户籍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是错综复杂的。不研究解决好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问题,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难以稳步推进。因此,只有当劳动就业、老年福利、医疗健康、教育等社会政策和保障项目脱离户籍的羁绊和约束,作为户籍改革过渡政策的积分制也就可能完成其历史使命了。

参考文献

曹荣庆:《块状经济与“人口流动悖论”》,《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5期。

陈金永:《探讨户籍改革之路》,《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从人口红利到制度红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郭建玉:《农民工市民化的新思路——对中山市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的解读》,《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刘洁、王宇成、苏杨:《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基于发展方式角度》,《人口研究》2011年第1期。

刘小年:《农民工市民化与户籍改革——对广东积分入户政策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3期。

彭希哲、赵德余、郭秀云:《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复旦学报》2009年第3期。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全国总工会》2010年3月。

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确定的离差、均方差决策方法》,《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8期。

西蒙·库滋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商务印书馆,1995。

徐增阳:《农民工的公共服务获得机制与“同城待遇”——对中山市“积分制”的调查与思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5期。

郑梓桢、宋健:《中山市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南方人口》2011年第4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