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食”以知心地(2)

几乎所有感到生活不如意的人,都不得不在人生根本滋味的“原体验”基础上,苦苦挣扎着。他们必须为此而更加贪婪地寻找酒、点心以及更多“零食”。《摩诃止观》中,要求人们远离酒肉、珍肴、肥腴、津腻、甘甜、酸辣、酥油、鲜血等。

“肥腴”就是肥肉,“津腻”则指以此煮出的汤。甘是甜,甜也是甘。“酥油”就是奶油。“酸辣”所指的是味道油腻而又有一些清凉感的菜,能让胃兴奋,使人更加贪吃。

《摩诃止观》又说,“五欲者,得于此,而更不厌其得。恶心加剧,如火加薪,燃炙更热。五欲无益,如狗啃枯骨”。意思是人生的空无,是不能靠食物来填补的。

“五欲”,是以味欲即食欲为中心的五官的欲望,包括视觉的色欲、听觉的声欲、嗅觉的香欲、味觉的味欲、皮肤感觉的触欲等等,它们相互对应。《摩诃止观》要我们对这种种欲望保持距离,不能贪婪。

害人害己的循环

贪吃的实质,就如一条狗在啃着枯干的骨头,那里根本没有肉(营养)。所以,所吸食的,归根到底,只是我们自己的唾液。

话虽如此,我们依旧为“五欲”所困扰而不能自拔。只要“甘美”,我们的执著就不为所动。甘美的诱惑,终于没人能阻挡得了。或许,这是我们最大的执著。

或许,只有那些卧床不起的老人,才体会得出吃饭是一种幸福。

现在市场上的蔬菜一点都不甘美。研究发现,蔬菜所含的维生素、微量矿物质,自1955年以来的五十年时间里,已经下降了57%(联合国《2004年世界统计年鉴》)。土壤恶化、土质硬化、害虫增加、微生物减少,是其主要原因。

难吃的蔬菜不能满足我们身体与大脑的“迫切”需要。于是,为确保必要的微生物、微量矿物质,我们就必须摄入(吃)两倍、三倍的食物。终于,孱弱的胃开始不堪重负,衍生出种种关联病症。再后,就用甜料、脂肪、酒精来“补充”。

整个人类社会都在利用有意识的大脑这一“神经组织”的错觉在“造假”。假象凌驾真实需要之上,高超且层出不穷。终于,我们身心俱疲。社会,也随之一片疲态、浮躁、混乱。

“意识脑”蒙蔽、戕害了“动物脑”,然后暗喜,却不知道“动物脑”跟自己是一体的两面,害人的实质是害己。

伟大而平凡的胃

尽管遭遇种种危害,人类却没有灭亡,也不见有灭亡的迹象。这全赖于我们伟大而平凡的胃。

称其伟大,是因为人的“胃力”很强。我们的胃液,与牛、马的胃液的消化能力不相上下。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将大豆、芝麻、小麦胚芽、米糠等常规食品浸到牛、马、健康人的胃液中,食品在胃液中几乎同样迅速分解,转化成一种较容易被身体吸收的“黏液”。

原来,植物在抵御强烈阳光的酸化过程中,会生产出一种含维生素、多价苯酚类的“阻氧化物质”。胃液,则通过对这些“阻氧化物质”的低分子化运作,将其分解为可供人体吸收的分子,进而维护了生命所需。同时,这些物质又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解毒、排毒、防病、治病“药力”,从而保障了身体的健康。

称其平凡,则是因为在五脏六腑之中,人对胃的重视,远远不如心、肺、肝、肾。即使得了胃病,也大都不以为然。殊不知,这已经铸就了人类最终灭亡的根基。

一些体虚的人,稍微着凉,或精神稍有一些紧张,就可能胃痛,消化力弱,无法“吸收”营养物。而这些未消化的营养物形成一种“对抗素”,进而制造出种种过敏、过激反应,让胃不得安宁。

现代人的疲惫,体质问题,都跟胃的健康有关。因此,应以最大的热情,最认真的态度,去呵护、保养、感恩我们的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