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心先修身(3)

但也正因此,人类自愈之力助有心人(专家们)发明了种种“专门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跟供养身体(养生)有关,也跟如何呵护日渐破碎的心(养心)有关。所以,人类生生不灭。

阿诺德明尔德先生,是荣格学派的心理疗法专家。他生于1940年,先在MIT研究生院修习理论物理学,又在联合研究生院修习临床心理学。作为荣格学派心理学家,他接受老庄哲学、巫术的影响,建立了独立的过程指向心理学,且熟练掌握了一种与催眠人对话的技术。

他认为,我们深层的无意识潜藏在身体各处,就是那些“手一按就有痛感”的部位。这就好像班级里的几个学生,正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闹别扭,而班主任并没在意,直到问及了,才发现,“噢,你们在闹别扭?”

承认这个状况,然后融合它们,这就能开启对话。坐禅、冥想是一个很好的对话机制。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办法,有些能更直接地开启对话。

那么,这手一按就痛的地方在我们的哪里呢?

就在身体骨骼的细微扭曲、僵硬里。在日常里,这些最不被在意,也就是无意识。阿诺德明尔德先生指出,这是我们身心对话的第一障碍。

那么,怎样化无意识为有意识呢?

桦岛禅师再接再厉,为我们指明了进一步的方向,只需依法修行,就能令无意识浮出水面,且在后边详述。他关注了日常生活的种种操作细节,比如开车,最好能用无名指、小指握住方向盘;上厕所小便时,即使是男士,也最好能坐下,而不是站着;打电脑也要有所注意。这些,都写在后边,供大家参考。

观念改变,造作将被扭转,身心的内在都将发生变化。对任何一种人生,这都是一个大事,不能等闲视之。

总之,应主动呵护我们的“身体先生”,让它愉悦,觉悟得越早越好。

实际上,“身体愉快”本身,就预示着身体长寿,也意味着“心情愉快”。

这身心界限的融合,正是我们生活愉快的第一表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