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说《三字经》9(2)

第一个是东晋孝武帝和《孝经》的故事。根据《晋书》讲,孝武帝是很聪明的,“幼称聪悟”。他从小在《孝经》的教育下长大,自己也很早就开始宣讲《孝经》。但是,当他的父皇驾崩了,他根本不哭,完全不悲痛。旁边好多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说:“皇上,根据《孝经》,您起码要哭一哭的。”大家知道孝武帝是怎么回答的?“哀至则哭,何常之有。”换成今天的话就是:“我真要悲痛到受不了了,我会哭的,难道我经常要哭啊?”这就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孝武帝,暴露出他根本不懂孝道以及他那虚伪的本质。

第二个故事叫“诵《孝经》以退黄巾”。汉朝有一个很奇怪的人叫向栩。每当朝廷里面讨论军国大事,他都一脸正气,大义凛然,弄得别的臣子见到他有点儿怕,都觉得这个人一定有思想、有本事。后来,黄巾军遍地起义。那么,宫廷里面自然要讨论了,商讨出兵去镇压。这向栩却在那儿说:“不用出兵。”别人就问他:“有什么高招?”他说:“但遣将于河上,北向读《孝经》,贼自当消灭。”意思是就不必派兵了,派一个将领到黄河岸边上,朝着北面朗诵《孝经》,贼自然就消灭了。这就叫“诵《孝经》以退黄巾”。当时有个宦官叫张让,在旁边早就看他不顺眼:他不是说诵《孝经》以退黄巾军吗?明摆着他是不打算让朝廷发兵去剿灭黄巾军了,看样子他跟黄巾军有勾结嘛!干脆就把他下狱给弄死了。

向栩以为读读《孝经》,就可以退兵,这当然十分可笑,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孝经》是一部劝人向善的经典。我们今天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孝经》,既不能由孝推出愚忠,也不应该丢掉孝道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讲,“四书”、《孝经》读好了,接着就应该读“六经”了。顾名思义,“六经”应该是指六部经典。那么,这是指哪六部经书呢?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没有接触过《三字经》的,或者没有认认真真读《三字经》的人,一读到这里可能有些不解了。《诗》、《书》、《易》、《礼》、《春秋》,怎么“号六经”啊?这不才五部吗?难道是《三字经》中出现了错误?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三字经》流传了那么多年,在这方面是不会出错的。这个问题就出在“《诗》《书》《易》,《礼》《春秋》”中的“《礼》”上头。《三字经》里边的“《礼》”指的是两部经,一部叫《周礼》,一部叫《礼记》。所以,《三字经》的“《诗》《书》《易》,《礼》《春秋》”中,“《诗》、《书》、《易》、《春秋》”每部确有所指,而这个“《礼》”却是指两部经。

《诗》——《诗经》

《书》——《书经》,也称《尚书》

《易》——《易经》,也称《周易》

《礼》——《周礼》、《礼记》

《春秋》——《春秋》

不少学者认为,这六部经,在中国文化史上,各占了一个“第一”,也就是说,这六部经有六个第一的地位,哪六个第一呢?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经》——第一部历史文献

《易经》——第一部经典

《周礼》——第一部组织管理和典章制度著作

《礼记》——第一部文化资料汇编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