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天地之心

|经文|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六二】休复,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六四】中行独复。

【六五】敦复,无悔。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直译|

【复卦】亨通。出入无疾病,朋友来,无咎害。循道反复而行,七天复归一次,利于有所前往。

【初九】走出不远就返回,无灾无悔,大吉祥。

【六二】美好地回复,吉祥。

【六三】频繁回复,有危险,而无咎害。

【六四】居中而行,单独回复。

【六五】敦厚回复,没有悔恨。

【上六】迷途不能回复,凶险,有灾祸。如带兵打仗,终有大败;如治国理政,君王将遇凶险。十年之内,不能打胜仗。

【大象】雷在地中,复卦;先王在冬至日锁闭关门,商旅不出行,君王不出去巡视。

|诠释|

这个卦象:上为坤,表示地;下为震,表示雷。就像雷在大地的深处鼓动,生长的力量再次醒来。北方的春节,大地还是冰雪覆盖,家家门上的春联,却都写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的,乌云遮不住太阳,冰雪锁不住春天。圣人从这个卦象看到的正是四季轮回,以及其背后的天道。这天道是什么呢?就是复。圣人讲,“复,天地之心乎”,循环往复,是天地运行的内在规律。这个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一大原理,尤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德经》所谓:反者,道之动。

对此,圣人讲了几点:

一是,关于“复”的道理,越早觉悟越好。佛家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上场即念下场时,早觉悟,早成佛。

二是,身已远,心已回。顾城有一句诗:在春天,你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

三是,翻来覆去不好,但多修正几次没坏处。

四是,物极而反,天之道。日中则昃,月盈则缺,走到山顶时就该好好安排下山的事了。股神巴菲特所谓: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五是,回归内心,回归家园,回归平淡,甚至回归尘土,这是温暖的必经之路,要享受这个过程,不怨不悔。

六是,迷途不知返,执迷不悟,没得救。

四季流转是因为地球的公转,昼夜的往复是因为地球自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的某个中心在转,银河系也在转,整个宇宙都在旋转。而旋转,正是“复”的运行模式:从一个点出发,绕一圈,重新回归那个点,然后再出发,再回归,如此循环。这是名副其实的“天道”,凡事物的发展莫不如此。

呼,就得吸;上班,就得下班;出门,就得回家;上山,就得下山;跳上去,就得落下来;起飞,就得降落;上台,就得下台;开场,就得收场;开战,就得停战;等等。这样的句式可以无穷多地接下去。最终会讲到两点:生,就得死;动,就得静。

人性的弱点在于钻头不顾腚,只想着进取,想着冲上去,拼搏、算计、争夺,却忽视了最终还要收场,要回来,要回归,要回复到静。我们把大石头投进湖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好热闹啊,可不一会儿湖水就恢复平静。相对于动,静才是根本的、常态的。这就是复卦和道家思想要提醒我们的。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这句话说明远古就有节假日休息的制度了,他们的节日是在冬至、夏至这两天,天下苍生万事万机统统停下,全国放假,守静休息。冬至与夏至这两天有什么特别吗?相当特别。现在我们习惯认为春节是一年的开始,而古人则是把冬至作为“岁”的开始,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也就是阳最弱而阴最强的日子,冬至之后,白天变得越来越长,正是复卦所表现的一阳初生。夏至反之。圣人强调这点,意在提醒我们天地人生皆循环往复,无有停歇,应当抓住一些节点,调整自己的状态,该干得干,该歇就得歇,歇会儿再干吧。

当然,循环往复不同于原地打转,而是一种“退一步,进两步”的发展方式。就像前面有条沟,咱们要跳过去,就得先后退几步,来个助跑。所以,在各种领域中,复古永远是创新的策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