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政务信息发布新平台(2)

政务微信还应用到了联合国机构。2013年6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视频宣布,联合国官方微信正式启动。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公共账户“联合国”、微信号“lianheguo”,或者扫描二维码,来添加该微信账户。从当日起,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新开通的联合国微信账户向潘基文提问。值得肯定的是,针对网友提出的其中一些问题,潘基文在访华期间给予了直接回应。

2013年10月1日,正值国庆,国务院办公厅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

10天之后,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和微信在新华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开通。这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国务院重要政务信息将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开。

微信取得了如此飞快的发展,关键在于其区别于微博的独特传播机制。

微博通过添加“关注”可以形成不对称的人际关系,很容易把人际关系网络从熟人的圈子扩展到陌生的世界,大大拓宽了个人社交范围,“粉丝”动辄上万。这种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模式,尽管关系比较弱,但借助转发可以使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增大,迅速赢得规模性的话语权,甚至反作用于信息源。但微博的无效信息比较多,还要遵循用户阅读的时间习惯,不少内容很容易被用户错过。

然而,微信传播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基本可分为好友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与信息接收三种形式。在信息接收中,信息源包括系统广播、公众账号和微博动态等,而接收来自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显然是政务微信的传播方法。由于是点对点的传播,不像微博那样支持转发,微信的大众传播能力相对较弱,其传播规模难以与微博比拟。但微信传播的内容具有更加可靠的准实名性和更加安全的个人私密性,其对象主要是熟人朋友,具有强关系,因此能够有更好的沟通体验,包括沟通的深度和渗透率。信息一旦流入微信传播圈,就能够实现点对点的精准定位,信息接收方对信息的准确性给予比微博更高的评价,也更利于信息的流动。政务微信自然带来比政务微博更为精准的互动性,能取得更为有效的传播效果。

对此,广州市公安局宣传处副处长张胜春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官方微博比作‘公告栏’,那么政务微信则是‘家书’。在微信上,我们没法像微博一样每天发布几十条信息,作为公众账号的政务微信,一天只能发一条重点内容。因为它是点对点发送,到达性好,发多了会形成骚扰;但胜在‘一对一’、‘个性化’深度沟通。我们主要用它来为群众解答个人具体的实际问题。”

但是,诚如“互联网预言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莉(Kevin Kelly)所言——任何强有力的技术都会被强有力地加以滥用,微信也正因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导致了许多人为的恶意的使用。如通过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带来的陌生交友受骗问题,微信推送带来的垃圾信息问题,用户个人数据、作息行踪等隐私信息泄露问题等。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应通过行业自律和加强监管,规避这些问题,用好政务微信这个新平台,让其在政务信息公开、官民互动沟通上充分发挥作用。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