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不是敌情(1)

2013年5月21日,河南新郑新区一处工地在施工时,工人们发现基坑的断面上分布着无数的洞穴。经过野生动物专家查看,这些洞穴是一种叫做崖沙燕的候鸟所挖。这种候鸟不会长期在北方生活,之所以在这里筑巢,是为了孵化雏鸟。

为保护崖沙燕和雏鸟,新郑市决定暂停施工,等到7月下旬,即雏鸟学会飞翔并能够外出觅食时,再继续开工。“为爱停工”事件发生后,被很多媒体和个人关注,报道这件事的微博也被频繁转发。5月21日晚7点左右,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称赞新郑是“好有爱的城市”,随后,这条微博被转发约2000条。新郑市副市长“刘五一”是转发者之一。在转发时,“刘五一”还评论:“新郑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一小时内,他的这条评论又被转发接近2400条。截至5月23日,在腾讯微博上,“新郑为保护燕子停工”就被转发19万次,基本都是喝彩之声。

有人称赞:“为了洞穴内嗷嗷待哺的雏燕,工地暂缓施工,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人与自然的童话!”有人振奋: “太多丑恶的曝光不断刷新道德底线,停工护燕的人情味太振奋人心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正能量!”有人感叹:“正能量,一个爱心工地,一座有爱的城市!”

不是所有的公共事件都笼罩着消极情绪,充斥着诸如“贪污”、“强拆”、“暴力执法”等悲观词汇,所以,不是所有的舆情都是愤怒和抗议的承载体。与之相反,现在很多公共事件被温暖的“阳光”照射,充斥着诸如“爱心”、“最美”、“慈善”等积极词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舆情也就被注入赞许和支持的掌声。

除“新郑为保护雏燕停工”事件外,充满支持和赞同声的舆情事件并不匮乏:

2013年5月,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公开表示担任“今日惠州网”上的“向书记说说心里话”版块版主,引发人们热议,称他为“史上最牛版主”,“当‘版主’,能够为百姓‘做主’”。

2013年6月7日,四川高考学生黄子恒在考试前抱送女同学去医院,引发人们纷纷称赞“小伙子,好样的!”,黄子恒也被誉为“中国好考生”。

……

生活在于发现,发现美好的人和事物,是一个令人欣喜并为之振奋的过程,能够让呼吸更加顺畅和自然,让笑容更加灿烂和无邪,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体会到人生的精彩与感动,领悟到生命的深度与可贵。

这种舆情,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又是管理方式改进的成果,赢得人们支持和赞同的同时,也为类似部门和个人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做法。

诚然,与让人倍感振奋与感动的舆情相比,那些备受争议和让人质疑、指责的舆情数量可能更多。一个骑自行车的副市长受到表扬的同时,可能有数十个“公车私用”的“副市长”被质疑;一个市委书记担任“版主”,倾听民众心声时,可能有数十个市委书记对民众置之不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