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种类(2)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快速成立特别调查小组展开调查,企业法定代表人也被控制。但是,一家禽业公司发生火灾,竟然造成121人死亡,这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引起狂风暴雨般的舆情。截至6月4日10时,相关微博信息量就高达7463条。

有人质疑伤亡数量:“300多人,逃出来30多,遇难120人,70人受伤,剩下的人呢?”更多人则质疑事故原因:“根据消防部门的信息,这家禽业公司属于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为什么还能发生杀伤力极强的火灾事故?”

“这起火灾是由厂房液氨泄漏引发爆炸所致。氨是一种危险的化学物质,遇高温就会爆炸。这家公司用液氨为养殖场杀菌、防暑降温,为什么不做好防护措施呢?”

更匪夷所思的是,在工人工作时,这家公司的大门全部反锁,以至于火灾发生时,工人们无法从被反锁的门中逃出。于是,人们发问:“明明一栋楼,为什么要有这么多门,难道就是为了好看?”媒体发问更是直接:“谁关上了‘逃生之门’?这扇门何时不再关上?”

舆情由公共事件引发,“延安城管脚踩男子头部”和“吉林禽业公司大火”都属于公共事件,都引发了海量的舆情。因为事件内容即涉及范围不同,舆情的关注点和范围也存在差异。

前一起公共事件是政府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执法方式不当引起,相关舆情主要集中于质疑和声讨执法人员的暴力做法。后一起公共事件是企业和监管部门不重视公共安全所致,相关舆情主要集中在讨论和质问公众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以上事件引出了舆情的两个不同种类,即涉公类和公共安全类。

涉公类舆情,主要是涉及国家公职人员的言行、政府部门或公职人员对权力的运用等方面的舆情。除“延安城管暴力执法”外,诸如官员贪污犯罪、公车私用、“豪华办公楼”、“市委秘书打人”等都属于此类舆情。

公共安全类舆情,主要是涉及公共安全,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事件,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与长远发展方面的舆情。除“吉林禽业公司大火”外,诸如“北京‘7·21’大雨事件”、“阴性艾滋病事件”、“柑橘内含钩虫事件”、“日本福岛地震引发的抢盐潮”等都属于此类舆情。

除涉公类舆情和公共安全类舆情外,还有一类舆情由于事关民众生存生活和发展,“势力”极其庞大,即民生类舆情。这类舆情往往由和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类公共事件引发,与前两种舆情相比,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包括物价、房价、交通、分配、社保、就医、就学、就业、公共基础设施等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由于事关民众切身利益,触碰着人们“最紧绷的神经”,加之涵盖范围更广,包括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生类舆情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舆情之一。据人民网舆情检测室数据,2012年民生类舆情占所有舆情的17%,仅次于反腐倡廉类舆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