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体制首要问题在于卖地财政
下面我先讲财政体制。中国的财政体制现在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我认为中国财政体制现在有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卖地财政问题。财政收入中相当大的一块是非税收入,而不是税收收入。税收是国家的法定收入,非税收入本来就不够正规,只能是偶然性和零星性质的。非税收入搞这么大,这就很不正常。同时,我们这个非税收入非常重要的一块是靠倒卖土地得来的。我们学的是香港的办法,香港的地本来就是官地,就是港府的地,我们这儿还不是自己的地,是征收了农民的地倒卖,所以准确地说咱们不是土地财政,我们是“倒地财政”。
这个倒地财政我觉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第一件事情。有没有决心、有没有毅力来动这个倒地财政,这是新一届领导人在经济上第一个大的挑战。很可惜,媒体,包括学界,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起码没有把它视为重要问题,更不是首要问题,而去扯一些什么分权之类的鸡毛蒜皮。在我看来,新一届政府的改革如果说在政治上是反腐败,那么在经济上面能不能有突破,第一个试金石、最重大的考验,就是对倒地财政采取什么态度。不先对自己开刀,土地乱局就不能拨乱反正。就目前来看,可以说“倒地财政”在新型城市化的口号下还在蓬勃发展,媒体也在推波助澜,市场上炒作的基本也都是这一套。
其实,倒卖土地的财政是和原来的旧式城市化配套的东西,新型城市化是不能搞这个的,这是财经媒体并没有搞清楚的事情。这就跟计划经济一样,计划经济是专门为那个“一大二公”时代配套的,现在倒卖土地的财政也是为少数人服务,不能给新型城市化配套的。2006年我曾经给政府提过批评和建议,我说你们讲的新农村建设不是当今这个时代的主要矛盾,21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是新型城市化建设,抓住新型城市化建设才是抓住了城乡统筹的龙头,相应的新农村建设才有空间和合理性。
那么,什么叫作新型城市化?原来那个旧在什么地方?这个新又新在何处?我觉得政府还只是刚开始有了点儿模糊的意识,如果媒体和学界自己更糊涂就没希望了。当时我说,新型城市化最主要的就是要新在不能光有数量没有质量上,这就需要解决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布局问题,特别是解决人口和户籍问题。旧城市化的要害就是土地的城市化与人口和户籍的城市化脱节,少数人利用土地发财牟利,把地价房价搞得很高。现在要搞新型城市化,其核心就是要让土地为外来人口落户服务,让土地的成本、城市化的成本大大地降下来,这样农民工和其他外来人口才可能安居落户,人力资本才能积累提高。但是直到今天,我看过的所有的文件都还基本没有这个内容,媒体上渲染的也是开发商怎么疯狂拿地为了迎接新型城市化——那不是迎接新型城市化,那是迎接旧式城市化。因为新型城市化首要是解决人落户的问题,解决土地制度的改革怎么转过来的问题,从过去为大楼大广场服务、为开发商赚钱服务、为城中村和城郊农民补偿服务、为囤了土地和多套房的城市精英服务,转到低成本地为城市化的主体即农民工及其家属和其他外来移居的人口服务,这才是新型城市化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