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原谅自己的后果(2)

在开始试吃之前,一半的被试收到了一条旨在减轻她们内心的罪恶感的信息。信息中说,每个人都会有放纵自己的时候,不要太苛求自己。而另一半被试没有收到这样的信息。

最后,当所有的被试都完成了试吃任务后,实验者给每个糖果碗都称了重量,看看每个被试吃掉了多少糖果。结果,那些收到信息的被试平均只吃掉了28克糖果,而没有收到信息的被试,则平均吃掉了近70克糖果,是另一半被试的两倍还多!

从这个实验里,心理学家发现了“自我谅解”的作用和重要性。在犯了错误之后,一个能够及时自我谅解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重新振作起来,而不是把心理能量消耗在无休止的自责与懊悔当中。

在上述实验中,所有的被试都是节食者,实验者最初的安排就是为了让她们产生罪恶感。而那些被及时给予信息,缓解了罪恶感的人,很快不再纠结于先前的“错误”,从而以更加积极、理性的心态来面对新的挑战,并在挑战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自控力。相反,另一半依然沉溺于罪恶感的被试,却变本加厉地放纵自己,而在接下来的挑战中自暴自弃。

回到现实生活。人们在犯错之后,一定会因为自己的失策而滋生罪恶感。人们一向认为,对错误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有助于强化自我责任感,但这其实强化的是罪恶感。而过于沉重的罪恶感,只会让人背上更为沉重的精神包袱,这反而加大了心理能量的消耗。当一个人把心理能量都用于和自己的罪恶感做斗争时,他就不可能拿出多余的精力来谋划未来了。而自我谅解,则能够帮助人们从错误中恢复过来,让人们忘记曾经的失败,抛弃犯错带来的羞愧与痛苦,从而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明天的挑战。

夫差正是被自己的巨大错误所带来的罪恶感击倒了!

夫差一心想成为“仁义之君”,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宏图伟业。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他顶着社会主流价值准则的压力(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和第一重臣伍子胥的强力反对,赦免了越王勾践。他一心以为,自己的仁义之举必将得到丰厚的回报。但是,勾践的反戈一击,让他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坚持,都成了荒唐的笑柄。父亲阖闾“愚昧不仁”的评语,伍子胥多次重复的恶毒诅咒,公孙圣不惜一死的仗义执言,纷纷变成了现实,似乎都在暗处讥讽夫差无可救药地落入愚蠢决策的陷阱。

伍子胥和公孙圣的话,夫差哪怕只是听进了一句,整个结果就会完全不同,但他偏偏一句也没听。一直被幸运笼罩的夫差,一向自尊心极强的夫差,尽管付出了无比的努力,但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当年阖闾所说的“愚昧不仁”的魔咒,甚至也被自己的儿子太子友所说的“天下之愚,莫甚于此”言中。夫差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来,他的思绪一直在懊悔感与罪恶感中打转。

而这个时候,在伍子胥和公孙圣忠而被疑、信而受死的打击下,吴国群臣中已经没有一个人会再来宽解他、勉励他了。夫差就像上述实验中,那组没有接收到相当于“解毒丸”的缓解信息的被试一样,陷入了极其严重的自暴自弃、自我放纵当中。而一个失去意志的人,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则无异于行尸走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