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就是一切(4)

魔术师绝大多数的动作都是公开进行的:绝大多数的激发和“秘密”步骤都发生在公开场合,只是观众没有注意到而已。貌似魔术师制造了一种的感觉,让大家觉得事件A导致事件B导致事件C导致事件D,A是魔术的开头,而D是魔术那个不可思议的高潮。这个过程中,每个步骤的时间点都精心设计,且表演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让人迷惑的东西。事实上,所有伟大魔术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情节必须非常简单(这个观点出自现代近景魔术创始人戴·弗农)。我在表演魔术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你们——我的美貌性感且聪明绝顶的观众——能够在回家以后用寥寥数语就将我的魔术对你们的朋友(他们大约因临时染恙而无法亲临现场观看我的演出)解释清楚。在魔术表演中加入大量的巧合或花哨效果,是很诱人的事。但如果这让观众感觉魔术不够简单直接,我们反而因小失大。因此,事件A、B、C和D必须以一条简单的直线来连接。在一个纸牌魔术中:A(他让我洗牌)的下一步就是B(我拿出一张牌,放回牌叠),这件事直接导致了C(他把那叠牌变没了)和D(然后我发现刚才选择的那张牌在我的口袋里!)。太神奇了!在节目的过程中,还有一些被观众忽略的瞬间,不时点缀在A、B、C和D之间:魔术开始时让观众改变位置(也许趁这个时间将一张牌塞进他的衣袋);洗牌之后魔术师快速检查纸牌(允许他将一张与观众所选同样的牌塞进牌叠,好在稍后变出来向观众交代);魔术师第一次寻找纸牌时失败,或者甚至将整副纸牌用手帕裹起来,然后将它们变没(允许魔术师将整副纸牌变到自己的衣袋或其他容器)。这些细节与节目的故事线似乎没有关系,因此在表演中很容易被观众忽略。

基于以上原因,那些对节目不怎么感兴趣的观众,其实才是最不容易糊弄的人。因此我在酒吧为大家表演魔术时,最危险的观众就是那些站在外围、双手抱胸、时不时与旁人聊天的人。如果他们对节目心不在焉,我就无法将他们吸引到我的游戏中去。他们看到的很少,但发现的很多。

钻研魔术这个业余爱好,就是打开了一扇通向痴迷状态的门。一般来说,魔术师都是在童年就开始学习魔术(我启蒙的年龄相对较晚),刚入行的时候,大部分魔术师都还是缺乏自信的孩子。很少有儿童愿意专门学习一门技能来吸引大家,除非这门技能已将那个孩子深深吸引。随着魔术技能的进步,他们的兴趣范围会扩大到魔术书店、魔术俱乐部、讲座、图书、道具,乃至会晤拥有奇特技能甚至催眠技能的人物的机会。入行以后的魔术师享受着新技能的快乐,为了多学、再多学点东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这一新癖好投入大量金钱。不幸的是,他极有可能在见识了震撼人心的魔术之后,陷入机械模仿魔术大师表演风格的手法主义状态。我认识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奇特体验:与一位潇洒自然的年轻人聊天时,发现对方是个魔术师。出于对魔术的好奇,我们接受了他“给大家表演一个”的邀约,开始饶有兴趣地观察。大家惊奇地发现,似乎忽然有个人在空气中按下了“播放”键,然后这位年轻人的言行举止进入一种滑稽可笑的模式,宛如一张活动的讽刺漫画。他改变了说话的方式,开始对大家的衣着进行粗鲁的评论,并加入许多毫无意义、令人恼火的插科打诨,这让观众迅速对节目产生反感并丧失兴趣。遗憾的是,潇洒自如地表演魔术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许是最难学会的东西。

然而,与充斥着阴险老千、神秘赌术以及严防死守的秘笈的地下世界保持联系,仍让我痴迷。我觉得那些东西都很好玩。冷酷无情的人物、丑陋糟糕的衣着以及恶俗粗鲁的语汇,构成丰富多彩、有时又令人气急败坏的别样世界。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联系当地的魔术商店,订购十二盒纸牌和一本深受欢迎的入门教材,开始自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