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就是一切(3)

魔术师们深谙这个原理。在表演魔术的岁月里,我发现魔术越来越像一个心理游戏。首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接着提供一些节目已经结束的暗示,有时是魔术小高潮,有时是节目演砸的把戏;最后,在观众和你都最为放松的时候,你将最拿手的把戏施施然奉上。观众绝不会料到自己会被魔术师以这种方式控制,或者即使观众恍然大悟,他们对此也无计可施。新手魔术师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表演时太过紧张,并喜欢身体前倾表示强调。而经验丰富的魔术师知道,让观众不知不觉中进入警惕缺失的状态,才最有利于自己的表演。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观看表演时越专注的观众在很多时候反而越容易被愚弄。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多次被通灵师之类的江湖术士欺骗,也是同样的原因。你观察得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正是基于这个原理,那晚我在饭店的表演有了一个异彩纷呈的结局。那时候,之前从我手里消失的三张牌忽然在扑克盒里出现,于是我将三张牌做成扇子状在手上展开,对着观众晃了晃,随后将它们牌面朝下扔到桌面。我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都暗示魔术已经结束,现场进入节目落幕的氛围。观众的反应表示他们完全接受了这个暗示,他们靠在椅背上,热烈地鼓掌。之前的几分钟内,观众的专注不断增加,一直达到峰值(纸牌又消失了?但我刚刚明明看得很仔细……它们到底去哪了?必须观察得更认真,好看穿他的诡计……)。魔术结束的暗示出现以后,他们很高兴地知道,自己高度紧张的大脑可以休息了。在这种热烈的放弃状态中,他们对我的动作就不再专注。全神贯注的状态是很消耗内力的,人的精力有限,全神贯注一段时间后,人们巴不得立刻停止专注,享受放松。就在这段时间内,我将三张纸牌悄悄拿起,一边微笑谢幕,一边走到观众桌前,将纸牌塞到三只酒杯底下。我不能做出鬼鬼祟祟的样子,而是用放松自然、不徐不疾的姿势。与此同时,我从剩余的牌中拿出三张其他的牌,牌面朝下放在桌面,来代替之前扔到桌面那三张。鉴于它们都牌面朝下,所以大家会以为它们仍是观众之前选中并被我从纸牌盒中找到的那几张。现场没有任何人留意我的举动,更不会发现纸牌已被掉包。

我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悠然自得地靠着椅背,对大家说出诸如此类的台词:“再来一次……请注意。”随后我倾身向前,从桌面倒扣的三张纸牌中随便捡起一张,放进牌叠。接着,我捡起第二张,考虑了片刻又将它放下,拿起第三张,并将它塞进牌叠。我用这些动作,将观众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纸牌上,而第二、第三张纸牌毫无意义的交换,更让观众相信,我现在把玩的确实是他们之前选定的那三张牌。如果不是确定的三张牌,我为什么要担心纸牌的前后顺序呢?接下来,我把第三张牌放进牌叠,将牌叠码齐,并以一种不太自然的姿势握着,以激发观众的疑心,让他们更加密切地关注那摞纸牌。随后,我把纸牌翻过来,牌面朝上在桌面摊开,并与观众的酒杯谨慎地保持一定距离。这时,我告诉大家,刚才他们选择的三张牌消失了。他们瞪大眼睛在桌面摊开的纸牌中寻找。这个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再次被引到桌面上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完全忽略了面前的酒杯。我挺直腰板靠住椅背,与观众拉开很长的距离,让他们看着我。随后我冷静而清晰地说:“诸位选择的纸牌,其实都在你们的眼前,在各自的酒杯底下。”观察他们恍然大悟之前的表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几年的魔术手法练习,让我把神不知鬼不觉中将纸牌塞到对方酒杯底下的花招玩得炉火纯青,但现在对这些东西我已不那么重视。我当着观众的面将纸牌塞到酒杯下面。我根本没有掩藏自己的动作。练熟这些花招,你的魔术生涯庶几可以高枕无忧。

很大一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的魔术都依赖于魔术师制造的一连串误导性事件,并因此达到某种特定的高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