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讨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1)

人们自古以来就渴望出现一个大同世界,即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天下为公”。《吕氏春秋》中说:“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一个公平、公正、平等和自由民主,也同时是一个发展、富裕、繁荣、和谐的社会。

中国人民更加渴望出现一个“大同世界”。近百年的积弱,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使中国长年处于战乱、贫穷之中。中国人民的多年屈辱,急于要找寻一条富国强民的出路。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惜这个主义,在中国长期封建传统的劫持下,有可能会变成专制与独裁的代名词。辛亥革命以后的各式军阀和蒋介石国民党不用说,毛泽东掌权以后,坦白指出西方帝国主义批评“你们独裁”,说“你们说对了”。

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变质。从历次“左”的政治运动直到“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国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只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首的开明势力,力主改革开放,方才解救了中国。

发展生产力,吸收西方经验

不应该讳言,百多年来世界的发展生产力的宝贵经验,大部分是西方资产阶级创造的。他们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都被吸收过来,为我所用。中国人多,因而有无穷无尽的劳动力;中国人穷,因而在劳动报酬中不太计较;中国人勤劳老实知足,因而在工商企业中大都能做“驯服工具”。不像西方国家工潮频频,工会对生产的掣肘较多,因而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世界上上佳的劳动力。

两种社会制度界线模糊

理论上世界仍有两种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但实际上现在界线十分模糊,谁也说不清各自的特征和标志。

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还说这个初级阶段的时间很长很长。但是这个初级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呢?我们看不到理论家写出具有很大说服力的文字。

中国的企业、商户和工厂,有约70%是私营的,但用一个好听的名称叫“民营”。也有的是“公私合营”,但这个“公”字是国家所有还是企业领导层控制,产权上也没有分得十分清楚。香港某些公营企业更是如此。过去一个时期,民营企业欣欣向荣,公营企业亏蚀甚巨。于是公营进行“股份制的改革”。据说在改革中被侵吞的国家资本不少,引起了极左派的攻击。

无论如何,中国的经济实体,实际上是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手法。但国家也有宏观调控,市场和政府干预的两手经济发展不至失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