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儒法斗争”疑问重重 2

韩非是战国时荀子的学生,被称为法家的集大成者,曾多次上书韩王,劝其改革,但未被采纳。其著作传到秦国后,为秦始皇欣赏。但赵朴初觉得,韩非并不排斥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思想,而是主张吸取各家之长,为法家所用,这是和眼下的认为排斥各家的所谓法家,显然是不同的。赵朴初主张,各种学派可以互相吸收,齐头并进。

《韩非子·外储说》有“世有千金马,而没有千金鹿”句,揭露秦二世指奸为朴,指短为长,指瘠为沃,以愚为智,混淆黑白,鹿马不分。赵朴初联想到江青一伙人,与两千年前的赵高,同出一辙啊!

秦始皇时,中国和印度佛教就有往来呢!那时,曾有印度僧人室利房等18人来华传教,但正史上没有记载,秦始皇和阿育王是同时代的人,当时阿育王派遣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也是可能的事。阿育王祖父时代的一部文献中曾提到中国丝织品,梵文里有关丝的字,如Cinapatta即成捆的丝,Cinasuka即丝织衣服等,都有Cina(支那)这个字作组成部分,可见秦始皇之前,中国与印度已经有了往来。

王安石也不是纯粹歌颂秦始皇的,他写的《秦始皇》,一方面写秦始皇横扫大地,统一七国的功绩,同时也抨击秦始皇“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犯了焚书坑儒的错误。

批林批孔运动中,凡主张报仇的,就是儒家,因此张良被划为儒家。但韩非也是主张保存韩国的,按理也站在韩王一边,为什么还说韩非是法家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