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6)

司马光在《通鉴》里讲的第一个故事把刚才讲的这些道理都写进去了。这个故事讲的是智伯覆亡的故事,故事里出现了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家分晋的领导人。韩康子相段规,魏桓子相任章,智伯的谋士疵。相是诸侯国的宰相,下一级叫宰。司马光写《通鉴》第一个故事的第一句话就是“初命晋大夫魏、赵、韩为诸侯”。这是公元前403年。这一句话司马光做了一个长篇议论,这个议论太重要了。这是从分封制到封建社会的一个转折点,郭沫若谈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也是从战国时开始的。“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纲纪哉?……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毛泽东说,之所以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是因为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说是司马光认为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年,周天子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晋变成合法的了。司马光认为这是周室走向衰落的转折点。“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选择这件事为《通鉴》的首篇,开宗明义,与《通鉴》的书名完全切题。臣下做得不合法,天子还承认,那是没有原则,没有是非。无是无非,当然非乱不可。因为封建制度被破坏了,整个社会发生了大变革。毛泽东专门谈了这件事,他说为什么司马光从这一年开始写,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司马光认为的这件大事就是春秋战国的分期,也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分期。“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制度有问题不是三晋的坏,而是天子的坏,因为三晋本是大夫,现在他们想当诸侯,天子就任命他们为诸侯,不是承认他们的胡来吗?后来大夫把晋国给分了,他们自己成了诸侯,相当于一个地区闹独立。司马光认为这是大事,这个变革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