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章达到的“三境之美”
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体现了他全部的政治思想和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世界观。
1046年的时候,范仲淹因为肺病,不堪北方的风寒,申请调到邓州,就是现在河南的南阳,这时他已经58岁,生命开始倒计时了。期间,无论是政治、家庭、生活,已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岳阳楼记》中有六个“忧”字,实际上范仲淹的一生也饱经风霜,我给他总结一下,就是经历了六个“饱”:两岁就丧父,饱尝人间的辛酸;27岁才中进士,饱读了圣贤书;为官37年,饱经官场风波,宦海沉浮;任地方官调动30次,饱阅民间的疾苦;52岁的年龄到边防去带兵,饱受沙场之苦,历经生死之险;来回调动,饱览大自然的万千气象。丰富的经历,使其有条件来用一篇文章概括他的一生、他的政治抱负、他的人生哲学,体现他的艺术修养。
庆历四年,滕宗谅被贬到岳阳以后,雷厉风行,第二年就政绩显著,并重修了岳阳楼。滕宗谅想到范仲淹这个老朋友,就请范仲淹写一篇文章,为岳阳楼增色。范仲淹将一生全部的经历和思考都调动出来了,最后化成一篇368字的《岳阳楼记》,把范仲淹一生的做人标准、政治理想,提炼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留给后人,今天我们来解读他的人生,就是靠这篇文章。
在中国古代,“立功、立德、立言”三者缺一不可,特别是立言,文章是官员政治素质的一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立言这一点越来越弱了。范仲淹除了立功、立德外,还立了《岳阳楼记》。那么,《岳阳楼记》好在什么地方,分析这篇文章以前,我们先探究一下好文章的标准。
概括地说,好文章的标准可以称为“一文、二为、三境、五诀”。“一文”指文采。就是写文章,一定是要按照文章的规律,要按照形式美的法则。“二为”就是写文章的目的,一为思想而写,二为美而写,既要有思想,又要有美感。“三境”就是文章一定要达到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三个境界。第一层次是描写之美,如今天我们在这讲课,这个会场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少人,窗帘什么颜色等,要进行简单的描写,如临其境,这是一种客观的再现,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暂时的;第二层次是意境之美,我们平常讲的抒情就是这个层次的,要把主观的心情加进去,造成一种情境,产生的结果是持久的;第三层次就是哲理之美,又返回到客观、理性上,说出一个令人信服的道理,产生一种永久的美感。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永久的。
“五诀”是指要达到这三境的方法,即“形、事、情、理、典”。即第一要会形象描写,第二要讲一件事情,第三表达一种感情,第四把一个道理说出来,最后还要有一点典故。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就引用了司马迁的“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样,文章就显得很深厚。但是,要做到这五点很难,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共分六段。第一段叙写这件事的缘起:“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引子,就是文章五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