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留给我们的政治财富(5)

(三)忧政

忧政就是国家机关的建设,联系现在就是政权建设。一个政权的腐败总是先从吏治腐败开始的。当一个新政权诞生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干部。通常,改朝换代后,官位就成了胜利者最高的回报和掌权者对亲信子女最好的赏赐。官吏既然成为政权的代表和既得利益者,所以也就成了最容易被腐蚀的对象和最不情愿改革的阶层,只有其中少数的清醒者,能抛弃个人利益,看到历史改革的必然。1035年,范仲淹因为在苏州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城,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知京城开封府。他已两次遭贬,这次能回京,在一般人看来应该明哲保身,但是范仲淹看到了国家的政治危机,又浑身热血沸腾,指陈时弊了。

宋朝太祖赵匡胤是利用政变得的天下,他怕部下也以同样的方法篡夺皇位,就采取了一个办法,一是把将官都发配出去;二是收买人心,凡高官的子孙后代都可荫封官职。这样累积到仁宗朝时,已官多为患,甚至骑竹马的孩子都有官在身。范仲淹深知百姓赋税之重,政府行政能力之低,民间冤狱之多,根子都在朝中吏治腐败。经过调查研究,他将朝中官员的关系网绘了一张“百官图”。1036年,他拿着“百官图”去面见仁宗说,宰相本来应该统领百官,现在不替君分忧,不为国尽忠,反而广开后门,大用私人,买官卖官,这样的干部路线,政府还能有什么效率。“百官图”引起了宰相吕夷简的不满,就反诬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当时皇帝最怕大臣结党,就又把范仲淹贬到饶州(今江西鄱阳),这是他第三次被贬。从他1035年3月进京,第三次被起用,到第二年5月被贬出京,又只有一年多。这是他第一次试图碰一碰腐败的吏治。

范仲淹第一次被贬还有人送行,第二次被贬的时候出京送的人就少了,这次只有一个叫王质的朋友送行。王质说,范君坚持自己的立场,此行比前两次更加光彩啊。范仲淹就笑着说,我已经前后三光了,你看送行的人越来越少,下次要再送我的时候,就准备一只整羊来祭祀我吧。他坚守自己的信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三次被贬而不改初衷。

饶州位于鄱阳湖边,风大浪高,范仲淹自幼多病,这时又肺病复发。不久,妻子也病死在饶州。但是,他写了一首诗安慰自己:“三出青城鬓如丝,斋中潇洒过禅师”,表现了他被贬官之后的一种自嘲心理。在封建社会,忠臣被皇帝贬官之后,到当地首先第一件事要写一封谢表感谢皇帝。如大家都很熟悉林则徐的一首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再如,辛弃疾也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忠臣。他20岁南下,67岁去世,期间被调动37次,他被贬了之后在一首词里写到“君恩重,且叫种芙蓉”自嘲。

后来,范仲淹又连调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四年换了三个地方。他说:“仲淹草莱经生,服习古训,所学者惟修身治民而已。一日登朝,辄不知忌讳,效贾生‘恸哭’‘太息’之说,为报国安危之计。情既龃龉,词乃睽戾……天下指之为狂士。”这是范仲淹第一次忧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