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忍耐的孩子”和“无法忍耐的大人” 1

孩子的忍耐力不如大人强。要哭要怒,感情马上会直接表现为语言和行动。为什么孩子不擅长控制情感呢?

孩子无法压抑自己的情感,是因为前运动区还没有充分发育。不光是前运动区,大脑的其他部分也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刚出生的婴儿睡觉时不会翻身,随着成长,长骨固定了,才会翻身,不久就会站起来姗姗学步了。这说明关于这些运动的脑(大脑和小脑等)发育了。

婴儿最初只能发出无法理解的单音节,渐渐地能够说得出有意义的词了,3 岁左右的孩子说的话完整得令人吃惊。这是因为语言脑的惊人成长。

忍耐之心也同样如此。婴儿的感情都是赤裸裸的,随着成长,母亲和周围的人会叫他“稍微忍耐一下”、“已经不是小孩了,在这种地方要保持安静”,学会社会生活必需的忍耐,也就有了“忍耐之心”。

这时,另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从表情读懂对方的心”也得到了磨炼。例如,孩子们在争玩具的时候。1 岁左右的小孩不管对方是哭还是生气,都把自己的感情放在第一位。

不过,他们有了忍耐之心后,对方哭起来时会说“好吧”,把玩具让给对方。这是用理性压抑了自己“想要玩具”的情感,这样做是理解了对方的悲伤,也就是读懂了对方的情感。

不理解对方的心情,就不会压抑自己的情感。

也就是说,忍耐之心的培养和读懂对方心理的前运动区的发育是同步的。

有这样的实验数据。

给小学里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和不欺负别人的孩子看同一张人物照片,让他们从照片上的人物的表情,猜测人物的心情。

结果截然不同。

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从表情读懂人物感情的能力,很明显要差得多。

他们会觉得生气的脸是无表情,笑脸是嘲笑对方。

问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为什么对方很讨厌,你还不住手?”他们经常会回答:“没觉得对方讨厌。”这是真话。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为掩盖自己的错误撒的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