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欢迎的谎言胜过不受欢迎的真话1

如果你说真话,早晚有一天会被人揭穿。

——王尔德

在柯辛斯基(Jerzy Kosinski)妙趣横生的小说《身临其境》(一译《富贵逼人来》)中,一个头脑简单的园丁只是从园艺工作的角度讲了几句没有意义的空话,就成为了民族英雄和总统顾问。在经济萧条时期,他只是说了一句“它们会在春天成长的”,就让国民欢欣鼓舞,总统更是人气飙升,而这位园丁的本意指的只是他的花园,不是经济前景。

柯辛斯基塑造这个人物——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在电影版中演活了这个角色——基于了一个永恒的法则:人们听到的是他们想听的,即使你说的完全是另一回事。

许多人天天都在说谎,虽然只是无关大碍的小谎。人家说“你好吗?”我们通常说“很好”,即使感觉很差也会这么说。你要不这么回答,就是破坏一个有关谎言的社会契约,因为人们想听的其实不是真相。上帝保佑那些真正想知道你近况的人吧,然而,悲哀的是,这样的人并不多。

显然,我们在故意说谎。林肯就很擅长说谎。在竞选参议员期间,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同时支持和反对奴隶制的人,他具体讲什么取决于听众是谁。

在与道格拉斯的著名辩论中,面对反对奴隶制的选民,他大谈奴隶制的弊端。但是,当着支持奴隶制的选民的面,

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领导了南北战争。

他又说他看不出“白人和黑人之间存在着平等”,仿佛他支持黑人天生低劣的偏见。

林肯的说辞很有感染力,可他还是输给了道格拉斯。在那以后,他一直在种族议题上采取两面手法,以获取最大的政治利益。他小心地只在联邦各州推行《解放奴隶宣言》,以免触怒南方的蓄奴州。

如果马基雅维利还在世的话,必定会对林肯在这样棘手的政治问题上表现出的高超手段赞赏不已。成功的政治家在对民众讲话时总能投其所好。他们出言谨慎,他们的话是为了投合大众的心意,而不是听上去漂亮。

人们口里说的往往不代表他们的真实想法

克林顿在第一次大选期间承诺他不会通过增税来满足“自己的施政项目”。人们广泛欢迎这一声明,认为克林顿反对所有的税收增加。但是克林顿没有这么说过,他只是承诺不会为新的项目增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他保留了为现有项目增税的可能,而他上台后正是这么做的。有人计算,克林顿增加的税收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位总统,尽管他在竞选时作出了表面上看来截然相反的承诺。

这是马基雅维利式的做法。如果你的真实意图和别人理解的有所不同,你实际上为自己留下了余地,别人无法在事后指责你撒了谎,而在当时的条件下,你又给了听众他们想要的东西。马基雅维利说道:“人们是那样的单纯,那样的受当前的欲望所支配,因此骗子总能找到容易上当的人。”马戏大师巴纳姆(P T Barnum)有一句名言“每分每秒都有傻瓜呱呱落地”,这是马基雅维利十六世纪式散文的现代表述。

愚弄公众很容易做到,但有时也会付出代价。如果谎言被揭穿了,又该怎么办呢?新手和行家的区别在于:面对质疑,高明的骗子总能找到确实的文字记录为自己辩护,他的讲话一开始就留下了余地,尽管最初表面上给人留下的是完全相反的印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