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6)

我是交过锋的,在莫斯科会上交锋的,但是也没有公开地在报纸上跟他交锋。总理是交过锋的,赫鲁晓夫耿耿于怀,说我们总理给他上大课。还有我们的小平同志,我们常委里面,主要是小平同志出面跟赫鲁晓夫吵。现在洪太尉赫鲁晓夫混不下去了,日子不好过了。我们还得感谢他把我们放出来,可以跟苏共进行公开论战,因此要给他发个贺电。”

三、《水浒传》是为“造反者”树碑立传的巨著

从“逼上梁山”这样一种在中国反复频繁地发生了几千年的社会现象来说,《水浒传》这部小说,似乎成了革命者的圣经,也时刻与“造反”相关。那么,《水浒传》是确实有着改天换地的神奇作用的一部书,还是它只是一部独特的侠义小说,但因为革命领袖毛泽东的个人爱好,从而被夸大了呢?从历朝历代统治者对这部书的态度,可以窥见一些端倪。

《水浒传》在元末即已成书,明初始出版发行并大面积流通,明代是一个典型的由农民起义领袖建立的朝代。然而,当明室衰微,腐败横行,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之际,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开始再次威胁政权,《水浒传》在统治者眼中,就成了贻害人心的邪书。

崇祯十二年(1639年),天灾连年,官逼民反。自连续三年遭受干旱,中原地区遍生蝗蝻,粮食数年失收,人民无衣无食,生活窘迫,惨不忍睹。“十四年,旱荒大饥,民父子相食,行人断绝。”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青山等聚众起义,以梁山为根据地,攻破附近城邑,断绝漕运,南北交通受阻,形势很严峻。明廷先后派张国维、周遇吉、黄得功、刘泽清等督师围剿,将李青山众人歼灭几尽,李败走他乡,后被齐翌龙在费县箕山擒获。

在李青山被消灭以后,朝廷总结教训,把责任归结到《水浒传》上。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十七日刑科给事中左懋第为陈请焚毁《水浒传》题本:

……李青山诸贼啸聚梁山,破城焚漕,咽喉梗塞,二京鼎沸。诸贼以梁山为归,而山左前此莲妖之变,亦自郓城、梁山一带起。臣往来舟过其下数矣,非崇山峻岭,有险可凭。而贼必因以为名,据以为薮泽者,其说始于《水浒传》一书。以宋江等为梁山啸聚之徒,其中以破城劫狱为能事,以杀人放火为豪举,日日破城劫狱,杀人放火,而日日讲招安,以为玩弄将吏之口实。不但邪说乱世,以作贼为无伤,而如何聚众竖旗,如何破城劫狱,如何杀人放火,如何讲招安,明明开载,且预为逆贼策算矣。臣故曰:此贼书也。李青山等向据梁山而讲招安,同日而破东平、张秋二处,犹一一仿行之。青山虽灭,而郓城、钜、寿、范诸处,梁山一带,恐尚有伏莽未尽解散者。《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哉!

至六月份,兵部尚书的奏疏内也请求查禁《水浒传》。崇祯皇帝深以为然,他认为李自成的起义也是源于《水浒传》,于是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六月,崇祯皇帝根据兵部尚书的建议,批准查禁《水浒传》:

降丁各归里甲,勿令仍有占聚,着地方官设法清察本内,严禁浒传,勒石清地,俱如议饬行,钦此。

兵部郎中龚彝迅速贯彻执行,并制定出一系列查禁《水浒传》的方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