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2)

中心存善,而日新之,则独居而乐,德充而形。(《韩诗外传》)

“中心”是古人的说法,其实是心中。他认为人心惟善,并要“日新之”,心中既有善念,就要每天发展、提升自己的善念;若能如此,即使他一个人独处,也能够心怀喜乐,道德充盈广大,而不在于对外物的依附。所以说人要想自立、成德行、成事业,或是求自心的完满充实,都要首先“正心”。

事实上,关于人的发展,中国文化中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观点是来自孟子,即每个人心中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都保有善念。把内心的善念发扬光大,使之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人就能成为坦坦荡荡的君子。这就是思孟学派讲的“求放心”,是从内到外的改化。后来到宋明时期,就形成了心学一派,以宋代的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为代表。另一个观点则是认为人生下来就受后天的污染,必须用教育、礼乐加以约束、规范,人才能有所发展,即认为人性是恶的。荀子就是持这一理论,他认为人一出生便有“食色”的本性,就会生发贪婪的劣根性,这个劣根性不会自行消失,必须用外在的礼仪制度来规范、约束。这一派在宋代形成了程朱理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把人的欲望抛弃掉,让人完全按照上天的规矩做人做事。理学认为人要成长、完善,必须自外而内的矫正。不过,我们这里讲的“明心”,是继承着思孟学派的观点,遵循自内而外的途径。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