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创作小说《蚀》(2)

这一年,在他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在其秘密刊物《共产党》上,发表《共产主义是什么意思》《美国共产党宣言》等译文,宣传共产主义。次年茅盾参与创立文学研究会,并任于1911年创刊的《小说月报》主编。有的文学史说,胡适推荐王云五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后,王云五支持守旧派,茅盾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如按此说,茅盾的重要作品《蚀》怎么偏偏在《小说月报》先后发表呢?事实是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等十二人为发起人。文学研究会将沈雁冰接管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还陆续编印了《文学旬刊》和《诗》月刊等期刊。王云五主政商务印书馆后,只是加强了科学管理。商务印书馆并未出现明显的守旧派,而骨干力量一直是茅盾、叶圣陶等人。茅盾成为共产党人之后,利用商务印书馆职员身份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不可能让自己陷入进步与守旧的斗争中。茅盾辞去《小说月报》主编工作,一是为了更好掩护自己,二是还要先后到共产党组织创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

1923年,茅盾接编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发表不少针砭时弊的文章。在广州,《民国日报》曾被粤军勒令停刊三天。1925年,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茅盾与郑振铎、叶圣陶、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五卅惨案真相。

1926年,国民党左派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各省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集体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均出席。会后,毛泽东作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留茅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接编《政治周刊》。2月,在毛泽东到湖、粤视察农民运动时,由茅盾代理他的工作。3月,国民党利用“中山舰事件”,大肆逮捕共产党员,茅盾奉共产党指示回上海,继恽代英任国民党上海交通局代主任,并编辑毛泽东计划的“国民运动丛书”。

这年,茅盾正式辞去商务印书馆的职务。秋天,北伐军攻克武汉,茅盾从上海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接管《汉口国民日报》。4月12日,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通缉共产党首要令”中,茅盾名列其中。茅盾面对反动势力的血腥镇压,在他主编的《汉口国民日报》上,以“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为总标题,连续作了大篇幅报道。然后,茅盾按党中央指示到九江、庐山找党的关系,但未能找到党组织。只好潜回上海,住进景云里隐居。

用去了恁多的篇幅,权且当作为茅盾所说“行动不自由”的长注脚。

“行动不自由”的茅盾,1927年10月请鲁迅与周建人来家“坐了一回”时,双方只是说了些客套话。一位是新文学运动的乘势英雄,一位是文学研究会《小说月报》重要文艺评论家,客气地走动一下,是当时文学圈子里的正常交往。况且周建人与茅盾都供职于商务印书馆,这样的登门晤面,更是情理之中。

彼时隐居的茅盾,暂时无党的工作,载戢干戈,正可专心从事小说写作。况且那些他在长期社会活动中结识的革命年轻人,特别那许多“新女性”的音容笑貌、思想意识、人生命运,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他早就产生描写她们的冲动。

就在鲁迅、周建人来访前的9月下旬,茅盾完成了中篇小说《幻灭》。又三个月,《动摇》写毕,到1928年6月,又创作了《追求》。这三部中篇小说,带有连续性,表现的是大革命前后,知识青年尤其是知识女性的思想状态、生活经历和命运跌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