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鸳鸯蝴蝶派”包天笑、周瘦鹃(6)

这儿子舍命救父,原本是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当然又是个悖论。郑振铎、郭沫若批评周瘦鹃,他们自己却给后人留下足以玩味的可笑话题。作为文化名人,他们的人伦、孝道何在?“惹人笑话”者,又是谁呢?

周瘦鹃的“爱国小说”更值得一提。袁世凯宣布承认“二十一条”,引起国人愤慨的1915年,周瘦鹃充溢着激愤之情写《亡国奴之日记》,以日记体记录侵略者的残暴罪行,怒斥当局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丑行,论述百姓在敌寇铁蹄下生灵涂炭,更反映百姓自发反抗敌寇的英勇壮举。抗日战争爆发,周瘦鹃连续写了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风雨中的国旗》《南京之围》《亡国奴家里的燕子》等,表现了作家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包天笑和周瘦鹃,是他们这个文学流派中许多期刊的创办者和主编。

周瘦鹃创办的《礼拜六》和他与包天笑创办的《小说画报》,是这个流派最具影响的两个期刊。还在小学教书的叶圣陶早期的小说创作,不少都投给并发表在《礼拜六》上。1921年,戴望舒、张天翼、施蛰存等都投稿《礼拜六》《半月》。施蛰存的第一篇小说《恢复名誉之梦》,署名青萍,发在《礼拜六》156期上,接着又有《老画师》登在《礼拜六》161期,十八岁写的《伯叔之间》发在《半月》上。戴望舒十七岁时写的文言文小说《美人名字》署名戴鸥发在《半月》,两个多月后小说《债》又刊于《半月》。足见周瘦鹃办的《礼拜六》《半月》影响之大,且在培养青年作家这方面,也有贡献。

1920年周瘦鹃出任《申报·自由谈》主编,往后又创办极富个人色彩、内容形式活泼、封面版式新颖的《半月》《紫罗兰》《紫罗兰花片》等期刊,在上海乃至全国风行一时。1943年至日本投降,他在上海编辑出版的《紫罗兰》,“是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与科学合流,小说与散文并重,趣味与意义兼顾,语体与文言齐放”(创刊号发刊词)。在日寇铁蹄下的上海,这本期刊不可能有呐喊投枪式的文章出现,那时不与日寇同流合污,处极恶劣环境而无谄媚之状,已是冰清玉洁了。况《紫罗兰》仍有现实感强、坚持民族气节的作品出现,只能证明周瘦鹃是个爱国主义者。联系本章开头《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上那段带有揶揄“鸳鸯蝴蝶都无妨”的话,真让人唏嘘、感慨。

包天笑、周瘦鹃都是爱国的进步作家。1936年1月11日,顾执中、萨空了、包天笑等七十一名职业记者联名在《大众生活》第九期发表《上海新闻记者为争取言论自由宣言》,抗议国民党剥夺言论自由。是年10月1日,巴金、鲁迅、冰心、林语堂、周瘦鹃、包天笑、茅盾等二十一位作家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要求国民党当局“即刻开放人民言论自由”。

包天笑、周瘦鹃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道义,为所谓的“鸳鸯蝴蝶派”赢得了尊重和荣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