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身为副局长的A开着车,后面坐着科长、处长,一路连跑带颠地到某地出差。到了某政府大楼门口,后坐的科长、处长走下车,前来接待的地方领导以为这里必然有局长了,于是热情地握手相迎,一路迎进办公室。等A停好车,想要进楼时,却被门卫拦下来,同样“热情”地邀他:“司机同志,来传达室喝杯茶吧。”A也不在意,顺着人家的好意去传达室喝茶。
这位被门卫热情“邀请”喝茶的A。他有着多重身份:官员、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人士、学者以及老师等。这位被门卫“热情”邀请喝茶的A,就是中国著名的官员博客博主、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有人说,他的文字、他的话一直代表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一位学者的良知、一位民主党派人士的真知、一位政府官员的高瞻远瞩、一位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
上世纪70年代末,被中断了的中国高考制度正式恢复。叶青曾于1978年、1979年两次参加高考,其中1978年因为“只考上大专(南平师专)而放弃”。至今,叶青对当年那种紧张的高考气氛还有很深的印象。“当时,高考并不是惟一的途径。当时的高考生可谓是凤毛麟角,所谓‘天之骄子’。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现在不同了,大学生规模很快接近两千万,考大学易,考名牌大学难,就业成问题。”
叶青记得当年在高考之前报志愿,“文科几乎清一色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在全国招生量最少,然后是各综合大学、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历史系、政治教育系,当作家成为每个文科生之理想,殊不知在大学是培养不出大作家的,然后是军校,当军官,我的分数过分数线不多,报了几个财经学院,最后被湖北财经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录取,我收到通知书的信封上居然还是此前的校名湖北财经专科学校”。叶青感慨,30多年前最好的专业现在成为最冷的专业,相反现在学经济成为一种潮流。
叶青坦陈自己没有天份,全靠后天努力。“我求学有个‘一二三’,即硕士考1年、大学考两年、博士考3年。1978年考上南平师专没去,第二年考上大学,是全班上本科线的倒数第一。班上10个同学上本科,都比我上的大学好。”他说,自己曾有作家梦,在大学一、二年级想当作家,三年级才开始攻专业。
1983年6月,叶青大学毕业,学士论文导师是位民建成员。“1986年,我的硕士论文导师还是他。他在国民党政府税务部门干过,‘文革’期间自然受过冲击。导师孜孜不倦地做学问,那时没有电脑,成堆的卡片字迹工整,让我感动。”
1986年10月,叶青留校已更名的中南财经大学(后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88年,民建成员的导师和一位民进的老教授几乎同时给叶青各一张表格,推荐他加入他们所在的民主党派。经认真思考,叶青选择了民进,因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而后,“六四”风波的爆发,民主党派停止发展。直至1991年1月,叶青正式加入民进。这一年,他29岁。“入会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转变。那时,我是中南财大的老师。如果不加入民进,我可能会一直做一名老师,不会太关注社会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