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都很满意,认为默西的报告就是最后结论,不需要提出任何疑问也可以结束寻找替罪羊。“很难想象,”7月31日《每日邮报》表示,“任何调查过轮船拥有者的责任的法庭都不能无视男爵默西代表团的观点……事实上报告谴责了所有该谴责的人,从此之后再想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是不太可能的。”
宣扬一个调查比另一个好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对比两份报告的不同语气。史密斯的每一页报告都充斥着对现行航海传统和泰坦尼克号的建造者、拥有者、长官、船员的不满。而另一方面,默西的报告表述就更和谐、语言更加委婉,没有意图想要颠覆长期存在的传统;更注重技术细节,而不是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主观看法;强调从这场灾难中该吸取的教训,而不是找出是谁的责任。他们两个都非常有学问而且博学多才,而史密斯议员的报告反映出他的调查很多方面都没有安排好,经常脱节或者被无关紧要的事情纷扰。但是默西的报告却缺少史密斯议员那种正义的义愤填膺之感和改正造成1500人丧命的错误和防止这类事情发生的热情。史密斯议员选择了傲慢、自满、斥责的态度,而默西却宽容得多,因为人犯错时不可避免的。这两种诠释用两种完全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这场灾难。
为什么两个调查会有差异呢?更广泛地说,是什么原因让泰坦尼克号这个故事在英美两国发展得如此不同呢?换句话说,为什么英国人如此不愿意让泰塔尼克号这场灾难挑战长期存在的等级制度、传统和习俗呢?想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考虑这个故事在大西洋两岸的不同诠释。因为有一个元素是英国诠释的主要特色,而在美国的诠释中却几乎没有出现:爱国主义。尽管人们经常引用的在泰坦尼克号上发生的英勇行为都是美国人所为,但是美国没有一家报道将其归结于爱国主义。可以确定的是,在美国的阐述版本中宣扬盎格鲁—撒克逊人至高无上并不罕见,但是罕见的是没有对国家优越感的公开表述。
然而,爱国主义却在英国扮演主要角色。据说,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最后时刻,爱德华·J·史密斯规劝船上剩下的乘客和船员“做个真正的英国人!”在今天类似史密斯船长这句话的表达似乎是荒唐的盲目爱国主义,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在1912年这句话成了几乎所有有关这场灾难报道的特色语句。保罗·佩勒姆和劳伦斯·怀特写了一首题为“做个英国人”的流行歌曲,为泰坦尼克号灾难中的遗孀和孤儿们募捐钱。这首歌开始时这样的:
盎格鲁—撒克逊人最初赢得的不朽荣誉
现在的人们继承了它,
知道这是多么令人高兴。
当危险降临,巨大的轮船沉陷,
我们的男人知道以何种方式死去
这是多么辉煌壮丽。
在《橄榄球观察报》上刊登的一首诗中,约翰·布彻尔写到:我们听到,又一次听到,震耳欲聋:
船长的呼喊——一记响亮的呐喊!
“男人们,做个真正的英国人,救救女人!”
英国人死后会魂归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