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0

一年之后,桑德拉·查普曼在《贝尔法斯特时讯简报》中写到:“再过5年、10年、15年或是20年的时间,我们仍将记起‘9.11’事件,就像我们记得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一样,尽管我们那时可能很小或还未出生。”

第二种对于泰坦尼克号的暗喻手法在过去10年里盛行的解释跟最近发生的事情有关。自2007年,虽有因可循但突现的全球经济衰退,引发人们对西方未来经济的思考。而增多的恐怖主义袭击使西方安全及其霸主地位变得越来越脆弱。美国媒体一次又一次地将有关泰坦尼克号的暗喻用在对危机的描述中。2009年3月,奥巴马总统未能足够快地改善经济而遭到很多指责。《迈阿密先驱报》的一篇社论为其辩护说:“这让我想到了泰坦尼克号。如果当时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更换船长,那么结局会不同吗?当一艘船的一侧出现破洞时,船体是很难保持一直漂浮而不下沉的。”2010年4月,弗兰克·里奇在《纽约时报》上讽刺了前任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格林斯潘称他对未来经济的预测,正确的概率有70%。“如果按照他的说法,泰坦尼克号的船长也可以宣称他航行在正确航线的概率也至少有70%。格林斯潘只是在向委员会证明且想要其放松有关美国经济是如何全速撞上冰山的关注。”

作为鲜有的在大西洋两岸引起共鸣的传说,泰坦尼克号也被用来比喻一场严重影响欧美的经济危机。在2010年12月,乔恩·格里芬在《伯明翰邮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西方的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的文章。在文中,格里芬写到: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执行理事莱弗利·杨教授认为,犹如泰坦尼克号这般大的冰山将会淹没整个西方世界。杨教授最近在阿斯顿商学院讲到,美国已经撞上了“中国这块冰山”,而且面临着沉入经济大深渊中的局面。

这种暗喻也被用来特指欧盟中正遭受严重经济困难的成员国。2008年10月,《每日电讯报》报道说:“当欧洲寻求救生船时,商人们要小心意大利这座冰山……自从里拉时期以来,该国的债券现在最为脆弱。”同样,罗马尼亚总理克林·波佩斯库—特里恰努宣称:

全球经济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逐渐下沉。在底层的人们,水已经淹到了脖子,而高层的人们呢?——就像电影中演的似的,音乐还在播放。这些人听着音乐而全然不知泰坦尼克号已经撞上了冰山。这就是罗马尼亚的现状。我们就像电影中一样。

在2009年3月,《周日独立报》(爱尔兰)写到,“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太忙了,以至于忽视了冰山”,这个言论暗指共和党处理爱尔兰财政危机的失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