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周恩来(1)

尼克松走下舷梯时,周恩来握手相迎,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相握——二十五年没有往来了。”这一握还跨越了许多不愉快:中国长期饱受外国欺凌而忍受屈辱;美国人记忆犹新,在朝鲜半岛上被中国军队打得节节败退;以及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肇建以来,双方历经数十寒暑的恐惧和猜忌。这一握也弥补了昔日留下的遗憾。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以解决朝鲜战争及法国在中南半岛军事失利的善后问题,会场上美国国务卿约翰·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s)当众从伸出手来的周恩来身旁疾行而过。中国人从未忘却这意外的插曲——事实上,他们记忆鲜明,并且把它当作传说中置放在上海租界公园入口处那块标语“狗与中国人不准进入”的翻版。对中国人而言,这一握不只是为了弥补过往所受的羞辱,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中国已能与世界第一强权平起平坐、并驾齐驱。自从尼克松中国行一事确定以来,双方即为尼克松在中国的第一个动作发愁。美方担心尼克松会忘了与周恩来握手,中方则是担心尼克松可能再次展现杜勒斯的傲慢态度。

中国人把屈辱和苦难牢记在心。早在共产党建立政权的数十年前,时值中国饱受列强的剥削和侵略,这是强权加诸在中国前所未有的耻辱。早在尼克松抵达中国的两百年前,那时美国尚未立国,而北京已是意气风发的泱泱大国的首都。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即1736至1795年间,清军长趋直入拓展西疆,使中国领土面积增加一倍。乾隆皇帝还在紫禁城内大兴土木,打造林园宫殿,并在紧邻的城墙外修葺美轮美奂的圆明园。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雅好艺术,醉心诸子百家。中国艺术珍品的工艺水平,譬如鬼斧神工的瓷器,已达到登峰造极的新境界。于是当大英帝国派遣马戛尔尼勋爵率领使节团前往中国,请求以平等的地位进行自由贸易,以平等的地位在北京派驻外交使节时,乾隆皇帝却待之以蛮夷之邦的朝贡团,将大英帝国送给他的祝寿贺礼视为贡品。此后数十寒暑,中国在其古老文明的羽翼之下屹立不变。但这时外面的世界,特别是欧洲诸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纷纷迈向工业革命。西方世界的科学、工业和技术领先群伦,其制造的工业产品,尤其是船舰和火炮,更是中国难以望其项背的。

迄至1860年,圆明园遭列强军队洗劫一空,毁于大火,沦为废墟一片。清朝末年,年轻的皇帝沦为傀儡,大权握在残暴无知的慈禧太后手中。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已然千疮百孔。内有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外有不知餍足、索求无度的列强环视,他们贪得无厌、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重束缚中国日薄崦嵫的末代朝廷。中国的领土与主权遭豆剖瓜分。外国商人依恃其领事、法律和军队的强力干预和保护,在中国土地上广设商业据点。刚刚弭平内战分裂的美国在远东地区还未成为要角,但其商人、传教士也纷纷在中国抢占据点。随着传教士而来的是新式学堂、印刷出版社的林立,以及可能最具杀伤力的新观念,从而一步步地瓦解了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基石。

中国有志之士奋起抗争,迎接这内外交迫的严峻挑战。清廷如何才能起死回生?中国如何学习外国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传统根深蒂固,要进行变革谈何容易,况且中国的统治政权根本无意尝试。于是中国的苦难依旧继续:法国于1884年在福建马尾海战中挫败一支中国舰队,巩固了他们在中南半岛的势力范围;1894年至1895年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溃中国舰队,控制朝鲜半岛并占领台湾;1898年,义和团兴起,华北陷于兵燹之灾,从而又给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口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