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的“六味地黄丸”到底什么时候吃

六味地黄丸是广告上最常见的补肾药,之所以最常见,不仅是因为商家的商业宣传,而且也因为这是补肾药中最平和的一种。

前面说了,中医的“肾虚”不是指肾脏这个实体器官的虚损,而是形容虚损的一种程度。笔者陈小野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最新的结论,肾虚其实也是分几种程度的:最轻的是“肾气虚”,其次是“肾阳虚”,之后是“肾阴虚”,最严重的是“肾精虚”。到了“肾精虚”的程度时,身体“有形物质”的消耗就明显了,成年人会偏瘦、干枯,身材佝偻、变矮;孩子就表现为发育迟缓,这个时候孩子会出现“五迟五软”,就是囟门闭合晚、站立时间晚、说话晚等,都是物质基础不牢固的结果,和老年人的肾虚其实是“异曲同工”的。

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是宋代的儿科名医钱乙,他摸索着给那些先天发育不完善的孩子通过补肾来治疗,渐渐的,一个方子就固定下来,就是现在的“六味地黄丸”。从治疗孩子“五迟五软”的效果来看,它适合的肾虚是比较严重的程度,换句话说,这个药对肾虚的调整力度更大了,力度在补肾阳的药物之上,是针对肾虚中程度比较严重的“肾阴虚”的。

同时,六味地黄丸的药性其实是相对平和而且稍微偏温的,如果你吃得过多是可能会上火的,这是很多服用者的感受,而且真的遇到阴虚导致的虚热,比如出现手脚心热、盗汗的时候,是要在里面加上知母、黄柏的,也就是知柏地黄丸。之所以有这种药,就是因为六味地黄丸的凉性是很小的,清虚热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知母和黄柏两个能清泻虚火的药物。由此也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的平和,毕竟它是能用在孩子身上的药物。

与之相对的,知柏地黄丸则不适合长期吃,因为它在补阴的基础上还有清虚热的药物知母和黄柏。只要手脚心热、盗汗、心烦、口疮等虚热症状消失了,知柏地黄丸就要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