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关键的1947 年(2)

参谋首长联席会议的此份对华政策分析,可以归纳出几项要点:(一)美苏两国在东亚地区的可能冲突,苏联可能取代美国在中国的地位;(二)中共与苏联的结盟会让中共在国共冲突中取得优势;(三)国民政府在联合国的重要地位,会因国共内战而受到严重的伤害;最后是参谋首长联席会议建议美国政府如何选择对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援助。

参谋首长联席会议开宗明义即指出,就美苏在东亚的对抗而言,若从军事角度研究冷战的崛起,美国必须把对华政策与苏联在全球的外交政策合并考虑。苏联在中国、欧洲与中东地区的政策,就是要尽可能扩大控制与影响的范围。苏联在中国的目标是希望美国尽速从中国撤出军队,并排除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以便莫斯科可以取代美国在中国的地位。而中国的特殊情况,例如缺乏组织、交通与通讯设备等,又让苏联有可趁之机。如果中国内部处于混乱的局面,必对于苏联大大有利。因为它不但会阻碍国民政府在东北完成任何既定的目标。同时,亦有利于苏联在掌控东北后,进一步控制华北与新疆

为此美国在中国的目标,应是和美国对其他地区的目标相同。只不过中国不同于其他地区之处,在于中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性政府,足以有效的抵抗苏俄的扩张政策。

此时参谋首长联席会议对于苏联在东北发展也相当注意。参谋首长联席会议认为,苏联似乎是想要把东北纳入东西伯利亚的范围之内。其证据为:(一)俄共企图并已成功的阻止国府对东北主权的行使;(二)苏联把东北重要的工业设备,迁移至东西伯利亚;(三)1945 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让苏联可以合法的控制东北,并把大量的粮食与原物料运往苏联的工业区;(四)苏联透过在北韩、旅顺与蒙古的强大军力,以及鼓励中共在东北的发展,可以有系统的控制东北。

参谋首长联席会议预测,如果苏联把东北的经济与军事整合到苏联之内,这将使得苏联在其远东的实力大增。果真如此,若再加上中国的内乱(内乱可能造成国府的崩溃,或者是屈从于苏联与中共的压力),则必有利于苏联在南亚、马来西亚与印度的扩张。

参谋首长联席会议认为,中共的属性定位和其他的共产主义国家并没有任何的差异,都是由苏联所催生的。中共是世界共产主义的一部分,也是苏联的工具。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举证,中共近来之所以能够在东北与华北取得优势,就是因为及时得到苏联在东北之军需武器,造成中共军队在此地区可以行动自如,而获得前所未有的战果与影响力。相反的,此际的国民政府却被苏联摒除于东北之外,无法建立在东北的主权。除此之外,苏联在东北撤军的时机又“恰到好处”,让中共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获取日军武器与苏联所“放弃”的设备。此一结果就让中共在东北势力壮大,并阻止国府清除共军,扩大中国进一步的内战,侵蚀中国的军事力与经济力。参谋首长联席会议评估,一旦中共军事胜利,毫无疑问会促进苏联在中国目标的达成。

就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而论,参谋首长联席会议认为美国有必要协助国民政府,进而使中国能够与美国、英国、苏联及法国等国,共同肩负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持续的中国内战,不仅会使国民政府无法履行对联合国的承诺,同时亦会对于联合国的名声造成损伤。尤有甚者,由于中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会中拥有否决权,如果一旦中共夺权成功,必然大大不利于美国的安全,再加上法国政权亦有可能落入法共之手,因此美国必须设法阻挡此一态势的恶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