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圣经”——十六字诀(3)

从这副对联中,我们可以见出,毛泽东已开始强调,把游击战和运动战结合在一起加以灵活动用的战略战术思想了。

正是动用了“十六字诀”,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取得了一系列举足轻重的胜利。1928年6月,敌人以5个团由吉安进犯永新,红四军主动撤出永新城,退至根据地中心地区宁冈。敌人进占永新城后,又分两路进攻宁冈。红四军乘敌疲惫松懈之际,歼敌一部。接着转入追击,将逃敌歼灭于龙源口,共歼敌一个团,击溃敌人两个团,缴获步枪400多支,重机枪一挺,使红四军的武器装备大大加强了。这是井冈山地区的红四军在“十六字诀”指导下打的第一个大胜仗。龙源口大捷后,井冈山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的全部和遂川、酃县(今炎陵县)、安福、茶陵、吉安5个县的部分地区,形成根据地的全盛时期。

1929年2月,当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时,敌人以一个旅的兵力紧追不舍。为摆脱被动,红四军在瑞金以北大柏地,利用有利地形,主力埋伏在狭长山谷两侧,以小部兵力边打边退,将敌引入伏击圈内,然后发动攻击,将敌一个旅大部被歼灭,俘虏800多人,缴枪800余支。

1930年2月,当红四军准备进攻吉水时,敌人3个旅前来“会剿”。红四军实行敌进我退的战术。当敌一个旅由樟树进到吉水分三路南下时,红四军突然北上,发起水南战斗,先歼敌左路两个营大部,后歼敌右路和中路4个营大部,俘敌1600多人。

上述战例,极为生动地说明了“十六字诀”对游击战争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除此之外,“十六字诀”还使中国革命战争终于有了自己的战略战术原则。它的提出,圆满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初期完全符合特点的正确用兵之道这一重大问题。因为红军的战略,不能简单地抄袭或死搬硬套任何国家和军队的正规兵法、战略,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确实符合实际情况的具有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我们知道,在中外历史上,往往有一些革命军队由于在革命战争初期,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军事战略问题上解决得不好,缺乏或根本没有正确的战略指导,结果惨遭失败。

而中国革命战争却不是这样的,多亏了毛泽东这位一代兵法大师迅速总结了革命战争初期的经验,很快地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及时地提出了“十六字诀”这一伟大、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从而使中国革命战争在他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得以蓬勃向前发展,直至最终夺得全国的胜利。

事实证明,几十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形成的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

“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兵法中一个最为辉煌的闪光点!

读书导航